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诗是含蓄的?
中国,诗歌,文化为什么有人说中国诗是含蓄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有人说中国诗是含蓄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友友邀请。中国诗不仅仅只是含蓄,还有其博大精深的包容性,以及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艺术美感。因此,一首好诗,可以传颂千年不衰。比如《木兰辞》、《满江红》、《枫桥夜泊》、《忆山东兄弟》、《举杯邀明月》等诗,都是传世佳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含蓄是诗歌创作的一大特点。含蓄的句
子才耐人寻味,让你产生联想,让你琢磨
琢磨,咀嚼咀嚼那弦外之音,到底是在山
山水水之中?还是花间水草虫鱼之内?
含蓄的句子,含而不露,它不动声色,却
让你寻思,让你追味,给你留有很大的想
象空间。
但过份含蓄,就显得虚幻不实,空灵,苦
涩,让人家琢磨不透,甚至读不懂,这就
是那些所谓现代诗的通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说中国诗是含蓄的?——因为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中庸”,不同于西方国家非白即黑,非对即错。而是凡事留有余地,就像老庄哲学中的“蓄势待发”“神龙见首不见尾”佛学中的“慈悲为怀”,“得饶人处且饶人”。所以凡事都讲一个“含蓄”,给他人留足“面子”。反应在文学文艺作品中就有了含蓄的成分,追求表现“朦胧美”、意境美,也就是东方文化之美。(题主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问成诗(为什么有人说中国诗是含蓄的?):七绝 . 中华艺蕴:含蓄威》
犹抱琵琶半掩面,(借白居易《琵琶行》“犹抱琵琶半遮面”),
半只船桨出靑山。
半含半露千猜想,
回味无穷魅百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周作人认为,现代诗过于直白,就像玻璃球,晶莹透彻得太厉害了,没有一点朦胧,在他看来缺少一点余香和回味。“诗的效用本来不在明说而在暗示,所以最重暗示。”中国古人则聪明,懂得诗歌具有含蓄之美,才能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所以古诗语言凝炼,内容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与热情奔放的西方文化对比,东方文化是含蓄和重意境的。诗词作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主要形式,最能体现含蓄与意境的特点。
可以从几组诗句来解答这个问题:
从诗鬼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中,可以解读出这种意境。
比如\"茂陵刘郎秋风客\"一句,起码要搞清楚三个意思:茂陵、刘郎、秋风客。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在咸阳。既然它是汉武帝的陵寝,那刘郎是谁?刘郎就是汉武帝!既然刘郎是汉武帝,诗人为何不说\"汉武\"而说刘郎呢?这就是诗歌的语言魅力。
若说\"汉武\",就把人物古老化、神圣化、静穆化了,他得让人物鲜活、贴近、生动起来,而且要写出人物在历史沧桑之中风尘仆仆、匆匆忙忙的旅客形象来,所以写成\"刘郎\"。
把\"汉武\"换成\"刘郎\"之后,\"秋风客 就一下子产生了动势,就活了。\"茂陵刘郎秋风客\"一下子复活了汉武帝的历史、也复活了他的形象,这叫 一笔写出活春秋。
接下来一句\"夜闻马嘶晓无迹\",把\"刘郎\"的历史功绩写得很具体 征战。\"马嘶\"是他历史功绩的特写,就是一辈子解决匈奴侵华问题。同时,为了将诗意浪漫化,他说茂陵\"夜闻马嘶\",白天沉寂(也许是民间的神化流传)。
作为当时稍有文化的读者,都会通过这句诗,浮现汉武帝时期的西汉史。这也就为诗歌写金铜仙人为何对\"刘郎\"深情守护,打下了伏笔。
我这里是说,如何读诗,所谓细化,就是建立在知识化、文化认识上。高明的诗,即使很通俗,也很有内涵,诗句的想象空间、容纳空间都很大。就看读者的品读能力够不够,也就是读者的自身学养。把自己当成当事人去读诗词,一定会有很多疑问,随之也会通透。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这两句是点缀。前面说自然物象的新鲜美妙,不被时间消磨侵蚀,即使圈在画栏里。后面说人为物象的陈旧衰落,留下的是断壁残垣上的厚厚青苔,即使繁华的三十六宫。
作者插上这么十四个字的点缀,是用具象的桂树、宫墙为历史兴衰代言。把汉武帝时期至三国魏时期三百年沧桑全部浓缩于一\"香\"一\"碧\"的物是人非、风华凄恻之中。 这一点缀之后,就很自然地接着来一句\"魏官牵车指千里\"。
上一篇:六小龄童的《猴缘》中的小猴子是“野生”还是“驯养”,他一直说是野生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