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刘北茂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他的,音乐,先生刘北茂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刘北茂 - 个人简介
刘北茂(1908――1981),字寿元,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1908年生于张家港市南沙镇(原属江阴)。在其兄长刘半农和刘天华的指点和熏陶之下,他自幼酷爱音乐,学生时代便已掌握了多种中外乐器的演奏技巧,对二胡、琵琶、笛子等民族乐器尤为擅长。在两位兄长的全力资助下,1927年,刘北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尔后,他曾先后在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北京沦陷,日伪以重金相聘,刘北茂断然拒绝,表现了华夏子孙伟大的民族气节。后来,为继承和发扬先兄刘天华“改进国乐”的遗愿,他于1942年毅然放弃英语副教授的职衔,到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院任教,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音乐教学和演奏工作之中。由于自幼就在这方面有着颇为厚实的基础,加上又潜心地作了矢志不渝的刻苦努力,他终于在音乐领域里取得了极为出色的成绩。
解放以后,
刘北茂出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1955年到1957年,他临时任教于中国盲人训练班,培养出了甘柏林等一批著名的盲人二胡演奏家。1958年,他借调到安徽省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任教,并任安徽省第三届政协委员、文联委员以及音乐协会理事等职,为培养音乐新人,发展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作出了他所能作出的最大贡献。跟他的两位兄长一样,对生他养他的香山大地,刘北茂也“情眷眷而怀归”,曾数度返回故里,去田塍间采风,为乡亲们演奏,跟故乡人民一直保持着深深的血肉之情。
1972年,刘北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英文系,后在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西北联大等学校从事《莎士比亚作品选读》、《诗学》、《作文指导》等专业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刘天华逝世后,为了继承其“改进国乐”的遗志,刘北茂在坚持文学专业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同时,更加发奋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并开始音乐创作。他写的《汉江南》、《前进操》、《漂泊者之歌》、《小花鼓》等二胡独奏曲,真挚、深刻地抒发了在反
动统治下正直的知识分子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十年动乱期间,他虽身受其害,但仍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写下了深切怀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曲子《缅怀》,衷民赞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流芳曲》,以及热情歌颂“四化”建设的《迎朝晖》等。在40年的辛勤创作中,他始终坚持继承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并对外来音乐文化作了吸收与借鉴。他创作的百余首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富有创新精神。到了晚年,刘北茂不幸双腿瘫痪,但他仍以顽强的毅力坚持音乐创作。他一生写下了百余首二胡曲,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汉江潮》、《前进操》、《漂泊者之歌》、《乘风破浪》、《小花鼓》、《太阳照耀着祖国边疆》、《欢乐舞曲》、《独弦曲》、《欢送》、《千里淮北赛江南》、《缅怀》、《迎朝晖》、《流芳曲》、《哀思》等。后来,《哀思》一曲又在他的指导下由其子刘育熙改编为小提琴独奏曲,曾在纪念周总理等老一辈革命家音乐作品比赛中荣获国家创作和演出一等奖。
1981年,刘北茂不幸与世长辞。次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北京二胡研究会、北京乐器学会等单位,为纪念刘北茂逝世一周年,联合举办了“刘北茂作品广播音乐会”,介绍了他创作的15首二胡独奏曲和4首民乐合奏曲,以表示对他的深深的怀念。
刘北茂 - 作品简介
《刘北茂纪念文集》 作 者:刘育熙 出版社: 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2 年2月 作者简介:刘北茂(1903-1981) 原名寿慈,江阴城内西横街人。刘半农、刘天华之胞弟。在其兄影响下,自幼酷爱诗词、音乐。民国16年(1927)毕业于燕京大学英文系,先后任暨南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西北联合大学副教授,从事莎士比亚作品选读、诗学、作文指导等专业英语的教学和研究。为继承二哥刘天华“改进国乐”的遗志,刻苦钻研二胡、琵琶演奏技巧,从事民乐曲的创作实践。31年毅然放弃西北联合大学英语教席,转任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教授,全力投入音乐教学、创作和演奏工作。所作《汉江潮》、《前进潮》、《漂泊者之歌》、《小花鼓》等二胡独奏曲于大后方及解放区广为流传,并成为二胡演奏和教学的常用曲目。抗战胜利,随国立音乐院迁至南京,住在南京公教二村,与著名书画艺术大师刘田依先生邻居,并教其二胡。晚年,双腿瘫痪,病魔缠身,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创作《哀思》和《留芳曲》。1981年9月24日去世。刘北茂 - 家庭简介
刘天华先生长子刘育毅,北京市建工局副总工程师、中国著名结构专家; 刘半农先生之子 刘育伦,国家电力部核电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半农先生次女刘育敦,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编审; 刘半农先生的女婿归绍升,留美博士、上海交通大学一级教授;刘天华先生次子刘育京,夫人程违,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 刘北茂先生次子 刘育熙,小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夫人邓克,中央音乐学院教师刘育熙刘育熙(1938-),男,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小提琴演奏家。出生于1938年10月24日,出身“刘氏三杰”艺术之家(伯父刘半农、刘天华、父亲刘北茂)。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小提琴家之一,1951年考进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1962年以全优成绩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1963年中央文艺单位小提琴选拔赛第一名,同年在全国首次小提琴大赛中获奖,七十年代末在学院大赛中获演奏、创作首奖。八十年代公派赴法留学期间为中国音乐家首开多项记录:法国国家电台向全欧洲播放了他的音乐会;登上法国最高音乐殿堂――香榭丽舍剧院举行独奏音乐会;法国卡西佩唱片公司为他录制两张CD,开创了亚洲音乐家在法录制唱片的记录。九十年代以来先后担任法国雅克 帝博国际小提琴大赛评委,在巴黎高等音乐学院、苏格烂皇家音乐学院等法英两国七所国家音乐学院大师班讲学、担任研究生考试评委,并在英、法、德、意、匈、奥地利、立陶宛、泰、日等国举行独奏音乐会八十余场,获空前成功,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法国音乐评论家赞扬他的演奏“朴实无华却又精雕细刻,准确地表达了西方音乐的内涵,并把西方音乐与中国音乐巧妙地结合起来,使他的才华得以充分发挥”,世界著名小琴家热拉尔 布莱教授称他是“最有才华的小提琴家之一”和“最有资格继承法国
小提琴学派的传人”,德国评论家称“他的演奏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桥梁”,泰国报刊评论“从刘育熙的演奏使人们看到了二十一世纪东方小提琴艺术的曙光”。1998年,巴黎联合国教科文总部国际电台对他作了专题采访并向世界各国播出。2000年报10月,刘育熙首次访日巡演获巨大成功,广大日本听众对他的演奏好评如潮,评价他的演奏“充满真情,温暖如春,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2002年8月成功地在音乐之都维也纳和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了中国音乐家的首演独奏会。多年来,在繁忙的教学之余,坚持中国小提琴艺术道路的开拓与探索并在全国各地举行题为《奉献》的独奏音乐会300余场。上一篇:张文京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