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彭士禄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核潜艇,核动力,中国彭士禄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86年4月,核电工作归核工业部管理之后,彭士禄调到核工业部任总工程师兼科技委第二主任、核电秦山二期联营公司董事长,并负责秦山二期的筹建。核工业部改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后,任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顾问。
1985年,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88年,获国防科工委为表彰优秀总设计师颁发的《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荣誉奖》。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父亲彭湃(1896-1929),又名彭汉育,1921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和东江革命根据地,牺牲前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农委书记等职。
母亲蔡素屏(1897-1928), 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随澎湃发动和组织海陆丰农民运动,曾任海丰县妇女协会第三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祖母周凤(1871.2.23-1973.3.12),支持彭湃和海陆丰农民革命运动,她的儿子、孙子中有6个是革命烈士,解放后政府供养她,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3年逝世。
妻子马淑英,1935年1月生于辽宁省营口市。1953年赴苏联留学时与彭士禄同在喀山化工学院学习,1955年转至莫斯科门得列夫化工学院,1958年以全优成绩毕业,获优秀化工工艺工程师证书。1958年6月在北京与彭士禄结婚,1960年8月马淑英在北京生儿子彭睾,1962年5月马淑英在北京生女儿彭诘。马淑英回国后,先在北京化工学院任教,后来被调从事核潜艇有关的技术研究工作,任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已退休,曾与他人一起获国家科技情报成果一等奖,个人曾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优秀科技情报成果奖等。
儿子彭睾,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管理系,获法学士学位,现为中安实业公司经理,福田平乳公路发展公司副总经理。女儿彭诘,毕业于镇江船舶学院,获工学士学位,714所高级工程师。
人物故事
为国改行
“中央已决定,选一批留学生改行学原子能核动力专业,你愿意改行吗?”“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时间20世纪50年代。问话者,是当时正在苏联访问的中国国防部副部长陈赓。回答者是正在苏联留学的彭士禄。从此,彭士禄与“核动力”结下了不解之缘。
1951年,彭士禄被选派留学苏联。他先后在莫斯科动力学院等几个学校就读,均取得优异成绩,为报效祖国的核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留学时,我从未在晚上12点前就寝过,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彭士禄清楚地记得,当时,苏联教授每教一节课,中方要另付80卢布的报酬。“80卢布啊!”彭老动情地用潮汕话说:“这是老阿妈用血汗钱叫儿崽上洋学堂呃,我们能不努力么?”30年后,已身为核潜艇总设计师、总工程师的彭士禄,忘我工作的精神依然不变。彭士禄患胃病20多年,但他总不舍得花点时间去看病。在一次现场调试的紧要关头,他终于支撑不住了,经诊断为急性胃穿孔。手术在工地现场紧急施行,他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医生还发现,胃上还留有一个穿孔而自愈的疤痕。
吃苦与责任
彭士禄这一生所吃过的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小时候为了生存,他当过乞丐,在广州“感化院”发高烧导致瘫痪差点丢掉性命;后来在东江纵队当小游击战士时得过严重疟疾;在延安当护士时得过肺炎,几经生死。留学期间,彭士禄更懂得珍惜时间,从没在12点钟以前睡觉。
1962年2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当时中国在核潜艇的建造方面所掌握的知识近乎为零,在这种状况下搞核潜艇不得不全靠“自教自学”。当时恰逢三年自然灾害,物资供应匮乏,生活极其艰苦。当时摆在彭士禄面前的就是这样一个摊子:反应堆研究室不到50个人,每人每月平均只有5元行政经费;三年困难时期,大多数人浮肿或转氨酶偏高,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在忍饥挨饿;除了五六个人是核动力专业之外,其他人都是来自其他学科的科技人员,大部分还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一切从零开始,学习起来谈何容易?彭士禄深知,仅凭一腔热血是不够的,这需要把自己和别人已有的经验和技能进行转化,同时吸收新的知识。
根据原子能研究所党委提出的“坐下来,钻进去,入了迷”的要求,彭士禄针对全室大多数人只会俄语不会英语,而外文资料又大多为英文的状况,组织了英语学习。大家从早晨5点多钟起床就背英语单词,甚至上厕所时也在背,夜深了也要背上几遍新学的单词才去就寝。这样边学英语,边看与各自专业有关的英文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室基本上过了英语阅读关,并且摸清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同时,为了让全室人员尽快都姓“核”,彭士禄和韩铎、蒋宾森、沈俊雄等人在反应堆研究室内开始系统地讲授反应堆物理、反应堆热工水力、反应堆控制、核动力装置等课程。就这样,通过边学习边实践,同志们很快便掌握了核动力装置的基本原理及各系统、各专业间的内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门外汉迅速地站到了核动力科学研究的前沿。
彭士禄面对工程技术大事必须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心中有数,一点也不能马虎。对于任何问题都要通过调查研究、收集信息、进行试验等来搞清楚。潜艇核动力装置研究初期,为了建立反应堆物理的计算公式,在20世纪60年代只有手摇计算器和计算尺,彭士禄等科技人员日以继夜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确立了自己的计算公式,但仍没有把握保证反应堆的绝对安全。彭士禄又带领大家做了1:1零功率试验,发现了误差,修正了公式,保证了反应堆在常温下安全可控,把反应堆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彭士禄在领导核电站建设工作时期对工程技术能亲自计算主要技术经济数据;对工程进度能说出某年某月应办哪几件关键事;对技术攻关能亲自挂帅出征,出主意,给点子。
彭士禄在接受采访时曾如此描述当时的艰苦条件:“当时条件很差呀,室里的大多数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学的都不是核专业。怎么办?我就和其他几位留苏的同事当起了老师,开设了反应堆等五门专业课给他们讲,两年后,他们都成了核动力学的专家。那时,我们是吃着窝窝头搞科研的,连窝窝头都吃不上时,我们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研究室每人每月的办公费才5元钱,这里面还包括出差费、办公用品费……那时没有电脑,仅有一台手摇计算机,大家就拉计算尺、打算盘,那么多的数据都是靠这些工具没日没夜地算出来的。”
外号叫“彭大胆”,“彭拍板”
“彭拍板”,同事们背后喜欢这么亲昵地称呼彭士禄。“这个u2018雅号u2019是研究核潜艇时得来的。”彭士禄风趣地解释。1962年,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当时的各种争论实在太多了。我常常对研制人员说,不要吵,做实验,用数据讲话,最后,我来签字。对了,成就归大家;错了,我来负责。”彭士禄说,当时自己有两个外号,一个叫“彭大胆”,一个叫“彭拍板”。
上一篇:胡公冕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