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隋炀帝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炀帝,杨广,西域隋炀帝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隋炀帝 - 文学艺术
《饮马长城窟行》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合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侯,单于入朝谒。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释兵仍振旅,要荒事万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这是隋炀帝在这次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通首气体强大,颇有魏武之风。”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杨广爱好文学艺术,曾命臣下将禁中秘阁之书,抄录副本,分为三等,藏于洛阳观文殿的东西厢书库中,又在殿后另筑二台,聚藏魏以来的书法名画。其文初学庾信。为晋王时,召引陈朝旧官、才学之士柳�病⒂菔滥系�100余人,“以师友处之”(《北史・柳�泊�》),于是爱好梁陈宫体。《隋书・文学传序》称:“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今存其诗多为乐府歌辞,内容或为应酬赠赐,或写声色游娱,显然沾染齐梁之风。但他也有显示帝王之尊的雅体,“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如《饮马长城窟行示从征群臣》及《白马篇》2首。清代沈德潜认为这类作品“气体自阔大,而骨力未能振起”,“比陈后主胜之”( 《古诗源》 )。由于他曾亲历塞上,远征辽东,故诗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和戎马生活,也有其实践基础。他又有精工的诗句,如“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回”(《春江花月夜》),明代胡应麟以为“绝是唐律”(《诗薮・内编》),对初唐近体发展有一定影响。《隋书・经籍志》著录《炀帝集》55卷,《全隋诗》录存其诗40多首。事迹见《隋书》本纪。
隋炀帝 - 相关评价
隋炀帝失败的地方是用民过重、急功近利,太想建立伟业了。三驾辽东不仅消耗了大量自己的主力军队,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主要是兵役太重。本身修建大运河就伤民大重,损伤国体。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也同样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隋炀帝因过分自信与轻敌,导致第一次征高丽的失败,并陷入战争泥潭。致使不满的士兵发动兵变。人民也为逃避沉重的负担纷纷起义造反,为大隋王朝的覆灭打下了伏笔。但大隋是有能力平定起义、叛乱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手下李渊的军队后来平定叛乱可看出。 【战功显赫的皇子】 隋炀帝杨广是中国历史上名声最差的皇帝之一,这和后来编写史书的人的观点有关,加上对他的谥号"炀"是最贬义的一种,所以,后来的人们都认为杨广和秦二世胡亥一样,是最坏的皇帝。其实,杨广时期开凿的大运河至今还在起作用,这是他的功绩,应该肯定。既然对于秦始皇修建长城没有完全地否定,那么对于杨广开凿大运河也应该给予肯定。总之,杨广应该是个毁誉参半的皇帝,这样才符合历史事实。 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是阿麽。父亲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当时只有十三岁。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治所是现在的山西太原市)的总管。 杨坚之所以要让很小的儿子担任并州总管,拱卫京城,是吸取了北周没有亲近的重臣辅佐,而被自己灭掉的教训。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真正能在以后胜任,杨坚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王韶没有辜负杨坚的信任,对杨广尽心尽力,有一次,在他出巡长城时,杨广便趁机造园林,结果等王韶回来后立即劝止了杨广。 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从这点来看,他和李世民有些相似,都是次子,都有战功,都是通过非常手段得到的皇位,只不过李世民比杨广的政绩突出一些,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后来的人们就对李世民称誉多一些,对杨广贬低的多一些。 【历史不公正的待遇】 历史是客观的,但记录历史的人却必然逃脱不了当时主观性和时代政治家们的要求。所以看待历史必然要放在当时的角度来看,分析当时的情况。 一。至于所说的劳民伤财,不断的伐高丽,以及修大运河这些。哪个朝代没有,康熙退位留给雍正已是一个烂摊子,康熙平准格尔丹,灭三藩,这些战争消耗的人力物力,和对人民生产生活的破坏绝对不在杨广之下,而杨广如此还有为国为民族战争的意义所在,而康熙耗举国之力,为其满人爱新觉罗一氏的利益和权力而战。 二。说杨广性情暴虐,杀人如麻。试问,天下几个皇帝不是如此,从汉武帝,到朱元璋,哪个皇帝不是如此?为了自己的权力,宣武门之变,陈桥兵变,哪个皇帝的位置不是杀人得来的,有杀主子的,有杀兄弟父亲的,杨广做的其他皇帝也做了,比他还恨。李世民杀其兄李建成,其弟李元吉,而后将兄弟两家其子侄一辈悉数杀光,特别是建成之妃,已有一子,不过几岁,我们的明君唐太宗,垂涎美色把哥哥的老婆霸占了,而把这个妃子的儿子也杀了。 唐太宗不暴虐? 三。说杨广性情猜忌,心胸狭隘。 当皇帝的恐怕没有一个不是如此吧?我们再说唐太宗,和他好了很多年的魏征去世之后,太宗很是伤心,事后发现魏征不仅私自结党隐私,而且故意把给皇帝的上书给褚遂良这些大臣看,来故意博得清名,太宗很是闹怒,本来答应的将公主许配给魏家当媳妇的也不答应了,追回赐谥,并将魏征墓碑都砸了。 可见伴君如伴虎,但是大家都这样,为什么偏拿杨广说事儿呢? 综合就一个原因,李世民,朱元璋,汉武刘彻,他们去世后,都有自己的政权继续存在,而杨广的隋朝已经覆灭,墙倒众人推,什么屎盆子都往上扣。杨广死后,义宁二年,李渊篡隋登基,谥号隋炀帝。 试问,夺权者对原来的权力所有者的评价能做到客观而不撇私么?如果,李世民之后也被另一姓氏夺权。我们今天读到得唐太宗李世民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个版本,而且谥号也不会是太宗了,他的宣武门之变和种种必然也是他人生品格的最大诟病了。 可惜啊!杨广本是个了不起的好皇帝,居然被说成是千古暴君,真是哗天下以大谬。只有那些庸庸路人,会随波逐流,听那些糟糠之论,不明就里的人云亦云。 【是谁在抹黑隋炀帝?】 隋炀帝之功劳可比秦皇汉武,秦始皇修建长城抵御匈奴,汉武帝北伐匈奴捍卫国家。而隋炀帝“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修通大运河,可谓之千古奇功!但是就这么一个皇帝,为什么饱受争议,世人谓其千古暴君呢?因为中国自古就有一个帝王定论,就是,改朝换代时,必须赞扬开国君主为明君,给后世的帝王做楷模,就必须贬低亡国君主成昏君、暴君以警示后世帝王,要他们小心,不要重蹈亡国灭国的覆辙。而隋炀帝就不幸成为怎么一个反面教材,所以就在隋书中处处进行贬低,以作警示。 第一类型:李唐。 唐朝作为取代隋王朝的朝代,它不可能说自己是造反,而是为了百姓被迫起的兵,所以必须进行抹黑、妖魔化隋朝的末代君主如何如何的暴政,如何如何的昏庸,如何如何的腐败,以至于亡国,以证明唐朝其取代隋朝是顺应天意民生,不是造反。 第二类型:历代“正统”儒家史学观。 由于中国有个定论叫做盖棺定论,就是人死后一切定论就定型了,所以至唐开始妖魔化隋炀帝后,以后的历代儒家学者几乎全部是按照唐的理论进行评价,在他们眼里,隋炀帝就是唐统治者所说的那样,这就是儒家所倡导反对的对象,完全把隋炀帝给否定,给后世帝王作为警示,以证明隋炀帝就是因为暴政,昏庸,腐败等等才导致的亡国,要他们不要重蹈覆辙。 第三类型:稗官野史。 作为官修国史,稗官是没有权利参与修订国史的,往往在民间搜刮一些刻意夸大的奇闻异事,道听途说而自己修史。所以《大业略记》《通史》等等就出来了。 第四类型:民间演义小说。 市井小民,多为无知,很容易就跟着瞎起哄,因为古代民间不像现在有那么多娱乐可供消遣,就听说书先生说故事,说书先生为往往会刻意的夸张放大,真的事,给说书先生能说成假的,假的事,他能说成真的。 第五类型:民间盛传。 经过演义小说的进一步渲染,民间的百姓们就会相信,跟着人云亦云,接着听风就是雨,无休止尽…… 经过五步,就是一好人也会变成十恶不赦的坏人,而况是已经亡国的隋炀帝。 试问,如果没有他四处征战开疆扩土,万邦诸国怎能来朝称臣朝贡从而奠定中华天朝的地位?如果没有他北修长城北伐突厥,唐初北疆怎能比较安定?如果没有他三征高丽,唐初东北怎能相安无事?如果没有他开通运河,宋的繁荣怎么来?如果没有他开创科举,庶族子弟怎么有机会位列人臣?如果…… 隋炀帝是被大业给压垮的皇帝,他为的不仅仅是他自己,他更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 即使是亡了国,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 他为什么在十年里压缩了一百年的工程,我想是因为他还有更加宏伟的蓝图,他可能怕他有生之年不能全部完成,所以要加快实施,他想为后世留下财富,留下文化,留下真正的大隋精神!结果却被大业给累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