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沈周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庐山,笔墨,山水沈周资料简介(个人简历及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沈周 - 生平简介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今苏州吴县)人,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列四家之首,在中国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周出身诗画世家,祖孟渊、父恒吉、伯贞吉,均以诗画名满吴中,祖上收藏甚丰,对古人诗画见多识广。沈周一生不仕,淡泊功名,博览勤学,仅“以丹青以自适”,专心从事丹青与诗文艺术,毕生勤於诗画创作,声誉卓著,德高望重。其艺术质朴而有情致,画风纯化,刻苦研究前人的优秀理论与技法,融会贯通,创立了自己的风格,成为我国十五世纪下半叶在戴进之後最有
影响最具独创力的一位画家,在绘画、书法和文学艺术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最杰出的当表现在绘画方面,嘉靖年间苏州名士王登在《吴郡丹青志》中称“先生石田绘事为当代第一”,绘画兼收并蓄,人物、山水、花鸟无不精通。沈周绘画以山水为主,宗法元四家,远取董(源)、巨(然),中年宗元四家笔墨,尤其推崇黄公望,晚年醉心吴镇,与自家学养融为独特风格,结构谨严,用笔苍劲沉着,墨色浓厚,气韵雄逸,在明中期画坛兴起画风剧变之潮。以他为发端,其门人文徵明继之,合唐寅、仇英为一局,树起吴门画派旗帜,广学“唐宋名流及胜国贤胜,上下千载,纵横百辈”皆“兼综条贯,莫不揽其精微”(明朱谋□《画史会要》),成就之巨,在中明画坛骤立巨峰,影响所及,数百年不变,其画艺彪炳画史,成就卓然。同时,沈周作为一代画坛宗匠,其於诗文、书法无一不能,无一不精,其诗意清新,“面试《凤凰台赋》,援笔而就,咸以为不减王子安”(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其书法师黄山谷而不染他体,去山谷行书之捍,多灵便秀逸。时人以其诗、书、画为三绝。本幅属沈周山水小幅精品,以黄山谷行草之意趣入画,骨气豁然,形重而意远。画中秋雨之后,树清山空,策杖高士悠然而行,秋风拂面,姿影如逍遥吟咏,凝目似远望青山,滞步又如细听桥下溪声。树法有元人笔意,淡枝浓条,以小圆点点出树叶,特用三角形设色雨后秋叶更如火红,随类赋彩,色不掩墨,墨不压色,而坎上数枝清竹之笔墨用行草笔法,略染黛青,瘦硬奇峭,秀劲萧爽,秀竹层次丰富,如影如随,摇曳有风而飒飒有声,与右侧秋树相互呼应,有举重若轻之妙。山石吸取董源、巨然之法,用短披麻皴,赭石块突兀处用浓墨点苔,笔墨疏秀虚灵,勾、皴、点、撮各发并用,笔不虚发,墨不妄施,笔笔恰到艺术境界之妙处。画家在狭小的画面上,以巧妙的构思、慎密的经营和粗放的笔墨描绘雨后秋景,情调幽雅,气氛清逸,正是沈周注重文学修养在绘画中重要作用的体现,也是画家寄情山水、避俗自逸的情感流露。画中沈周分题诗两首,其学生文徵明又题诗一首,更使全画诗意盎然,题诗之书法字体、题字位置、钤印大小位置与画中笔法和谐一致,有意识地使诗书画结合为一体,堪称沈周诗书画三绝地代表之作。
沈周 - 人物生平
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有曹太守其人,新屋落成欲图其楹庑,搜罗画家,沈周亦在其中,隶往摄之,沈周曰:“毋惊老母,旦夕往画不敢后”客人颇不平曰:“太守不知先生,何贱先生于此?渴贵游可勿往。”沈周答曰:“往役义也,岂有贱哉?谒而求免,乃贱耳。”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
沈周 - 艺术特色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早年多作小幅,40岁以后始拓大幅,中年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晚岁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强。沈周的绘画,技艺全面,功力浑朴,在师法宋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发展了文人水墨写意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成为吴门画派的领袖。所作山水画,有的是描写高山大川,表现传统山水画的三远之景。而大多数作品则是描写南方山水及园林景物,表现了当时文人生活的幽闲意趣。
沈周 - 艺术成就
沈周的绘画为传统山水画作出了两大贡献:其一,融南入北,弘扬了文人画的传统。如沈周的粗笔山水,用笔融进了浙派的力感和硬度,丘壑增添了守人之骨和势,将南宋的苍茫浑厚与北宗之壮丽清润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冷逸而变为宏阔平和。其二,将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沈周的书法学黄庭坚,书风“遒劲奇崛”,与他的山水画苍劲浑厚十分相似、协调。他又将书法的运腕、运笔之法运用于绘画之中。沈周同时还是一个诗人,至老年“踔厉�D挫,浓郁苍老”。他把这种诗风与画格相结合,使所作之画,更具有诗情画意。
沈周 - 作品流传
沈周的代表作品现在多藏于大博物馆,故宫博物院藏有精美作品,重要的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这两幅原为册页,后合装成卷)、《卧游图》等。南京博物院也藏有几幅沈周精品,其中有《东庄图》、《牡丹》轴,此画作于1506年,当时沈周已81岁。辽宁博物馆藏有两幅沈周的杰作,一幅是《盆菊幽赏图》卷,画面中树石茅亭,亭中饮酒赏菊者三人,意态优闲,布势疏朗,景物宜人。另一幅是《烟江叠嶂图》卷,作于正德二年(1507年),笔墨之运用,随心所欲,满纸烟恋,诚属沈周82岁晚年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