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旅游真的能提升自己吗?
旅游,自己的,自驾游你认为旅游真的能提升自己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其实,不仅是旅游,其它事情都一样,只要认真去做,一定会有收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总结了5点请看视频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觉得旅游能提升自己,这是绝对以及肯定下面所说的东西比较多,各位可以慢慢细品。。
那么,所有的事情都要从30年前说起。。。
先说说我自己对旅游的认识:
我从小对旅游的认知来自一部综艺节目,可能很多80后都记忆犹新,对了,就是1990年开播的《正大综艺》(一查资料才发现,原来播了30年了)。那个时代还是杨澜和赵忠祥,当然了赵老师已经驾鹤西去了,现在的《正大综艺》也基本是“物是人非”了。那句“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估计我要记一辈子了。 而当时外景主持人每次可以去那么多国家,看各种景点,还有各地的美食。节目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提问,各地的人文知识,奇特的建筑,还有当地人的习惯,千奇百怪的问题。当然了,因为年龄小,那时虽然都给出答案然给你选择,我依然很多选不中。用寓教于乐这四个字形容这个综艺节目,真的是非常贴切。所有的异国风情,都是从《正大综艺》上领略的。
和所有人一样,外景的主持去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景点,都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小小的种子。这就是旅游呀!旅游太有意思了。
我看着那些赏心悦目的镜头,仿佛每一帧都是为我而摄制,但是又遥不可及,因它尽在眼前,却又离你千万里远。
好,那么我们还是回到30年后的今天吧。旅游肯定可以提升自己,而且这种提升不光是知识层面,还有生活经验,意识形态,美好的体验等,我觉得都是功不可没的,还是以我自己为例子吧。我们可以先说说知识层面,这是最简单的。
其实这个就如同说小时候的《正大综艺》一样,旅游包含了很多知识层面,人文历史,地理政治,甚至各地的风土人情。记得去土耳其最让我记忆深刻,土耳其可能是我13年去的,当时的土耳其在国内并不是一条很火的旅游目的地,还是宣传不够,后来有了《花样姐姐》这个节目,土耳其才算在国内火了一把。也是因为本身我在旅游行业从业的缘故吧。好了这些都是后话了。土耳其虽然国土大面积在亚洲,但是经济和人文都偏向于欧洲,当然了,这是和这个国家地缘地貌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那土耳其我就说一点,土耳其人的口味,噬甜。。。那种甜是齁甜齁甜的。据我们当地的导游说,土耳其的甜品有上百种之多,如果我十来天的行程每天都要吃点几种,估计回国就要得糖尿病了(我知道糖不是主要原因)。 除了你在旅途中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知识是当你对这个目的地有兴趣的时候,就肯定有意识无意识的了解这个目的地的知识。从而增加你的知识储备。比如我们做攻略,看哪个景点最有特点。不得不说土耳其的文化太有特色了,到今天我都只能领略的估计连百分之一都没有吧。
生活经验,旅游不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么
有的人认为旅游是旅游,生活是生活。但是我一直觉得旅游包含在生活里,旅游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出了必要的生存活动,还有去看电影,去读书,去旅游,这些提升你生活品质的东西。如果非要让两者抛离开,那生活太枯燥乏味了。一次旅游涉及到的东西太多,怎么坐飞机,怎么转机,怎么托运行李,怎么入住酒店,景点门票怎么买,境外是要做地铁还是要打车,甚至到外面吃什么才不会让你不舒服这些都是生活经验吧。
还是说我自己的例子吧,
多年从事旅游,我的胃很不好,我一般出去会非常小心,尤其在吃这方面,比如到了目的地的头一两顿饭,我吃的会比平时少很多,以确保我的胃能适应当地的水土。还不要说比如印度的整体卫生条件差,日本基本都只有冰水提供,你想喝口热乎的水,基本在旅途中难如登天。这是多年旅游的经验教训,这些都是在你多年游山玩水中获得的经验,他们可能就在你不经意的下意识中。
意识形态,一个很有哲学范的词语
不光是这个问题让我很关注,悟空上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认为旅游就该自由行,旅行比旅游好。我觉得这些是不是都是我们的意识形态出现了问题,也有可能我们社会的“平均意识形态值”比较低,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太过于肤浅的原因,我们的观念,观点甚至思想和价值观好像都不太对。还是说我自己看到的例子,那次是带团,去的广西桂林+龙脊梯田的线路,如果我没记错,那至少应该是10年前的时候。我带着一帮老头老太,首先这个团组很高级,住宿级别很高,就龙脊虽然当时是民宿,当时的距离应该离“七星伴月”“九龙五虎”两个观景点徒步是最近的,在那个山沟沟里,这已经真是VIP待遇了。
我的这群爷爷奶奶们是老年摄影团,也基本都是电影长离退休人员,也都算“文化人”了。 从走这个团以后,我的意识形态至少开始发生了变化,当时我才20出头,我除了香港,还没出国境。但是我看到的现象到现在也非常值得一说,1.我们当时从住宿地道七星伴月的观景点还需要徒步,在往山上溜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幕可能让我终生也难忘的场景:一个外国女士躺在一棵树下的阴凉处,在看书。到现在让我震惊的是,这也是一种旅游方式。对于我们来说需要的是看景点,去拍照,留下纪念或给别人看。而对于那位外国女士她需要的是这景点的环境来帮助她看书,对于她来说这可能更有助于她理解书中的情结和故事。下山路过的时候,我又特意看了一下,那个树下已经没人了。直到现在也能在很多海边看到老外拿着本书,在阳伞下的沙滩椅上,悠闲的看着书。无意评判那种旅游方式更好,但是他们的可能比我们的更为轻松和自在。
2.龙脊梯田呆了两天,此段行程结束,返回桂林,这里还有个插曲,也然我终生难忘。就在步行到乘坐倒站车的这个过程中,有的人走的快,有的人走的慢。最后到了集合地点有迟到的,倒站车没有等我们,至使还需要再等半个小时才能再来一趟接我们,很显然就有人不乐意了,当然了,这很正常,但是居然有个大妈跟我投诉谁谁谁走的慢,是因为导游没有催促她,责任在于导游。而且他们本就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呀,这事导游能管么?
上一篇:80后没上大学的我们都选择了什么职业?有人说美发,汽修,厨师是八零后的主要职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