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果当年朱棣没有称帝,还是朱允炆称帝,那么大明会怎么样?
明朝,大明,皇帝如果当年朱棣没有称帝,还是朱允炆称帝,那么大明会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朱允炆身上或者说他爹身上都有着和朱元璋截然不同的气质和思想,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必须残忍狡猾,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但是作为第二任皇帝,就必须要把大明王朝带上正轨,不能再枉行杀戮。
比如锦衣卫这个东西几乎贯穿了明朝始终,它的应用和职能的确立就是在朱元璋和朱棣时期,反而在朱允炆时期却成了看大门的。锦衣卫这东西几乎没有太大好处,反而尽是些坏影响。朱棣杀人比他爹还凶狠,锦衣卫的各种大刑比朱元璋时期还要更多更残忍。把人放在烧红的铁板上烫,将钩子从下体往内脏扯等等,都是朱棣的杰作。
不过朱允炆不只政治不成熟外,他其实也还是挺残忍的,只是目前能看到的就对他的叔叔们凶残而已,虽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他们毕竟是叔叔,朱允炆有点太过着急了,哪怕朱元璋封藩确实有问题。
另外朱棣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一直做的不是守成而是开拓,所以有了郑和下西洋这样的壮举,不管怎么说吧,朱棣更适合的是做第一个皇帝或者中兴之主,紧跟着朱元璋行杀戮,导致明朝的特务一直都是太监们打击报复的重要帮凶,这一点是无法辩驳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论是谁称帝,大明朝都是会灭亡的,这就是封建主义的弊端性。假如朱棣没有造反,一个乌托邦式的政权,过于理想化,纸上谈兵,也是没有未来的。
朱元璋之所以立朱标为太子,是为了保持皇位的正统性、合法性,也是为了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立朱允炆也是同理。
朱允炆跟他父亲十分相像,同样温文尔雅,熟读儒家经典。换成现在,可能会是一个跟百姓打成一遍的好官,但处在明朝就不一样了。
朱允炆和他的叔叔们相比,还是嫩了点,缺乏实践。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而这三个虽有才华但无实践,一个理想主义者,用这些人管理国家是不可能的。
朱允炆要是想去建立乌托邦式国家,是不可能的,最终朱元璋刚刚建立的秩序也会被打乱。
就算朱棣没有造反,还是有第二个人造反的。分封藩王,无论有没有利益冲突,只要正统不够强势,长期下来必定会造成“强枝弱干,尾大不掉”之势。
想要依靠血缘来维持分封是不可能的,最终也会是一场腥风血雨后,皇位换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答案:朱允炆如果当皇帝的话,明朝很难达到巅峰,但是如果朱允炆当皇帝,明朝或许也不会这么惨。
事件回顾
我们会发现朱允炆相比朱棣而言心更软。
按理来说心软、心地善良不是一件好事吗?不恰恰相反,普通人可以心地善良,是因为他们的上面有一系列的制度在规范约束着他们,而且能够好人有好报。
当皇帝的人如果心太软、心地善良的话,就会发现上面没有任何规章制度约束他,下面也没有任何臣子敢约束他。心太软往往就意味着对于该承办的事情不承办,对于该表扬的对象不表扬,对于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偏做。
简单来讲,朱允炆就像是朱标二号,只不过相朱标而言,他更加的善良罢了。
相比较而言朱棣更加狠辣,他知道什么人该杀,什么人不该杀,而且他知道朝廷的发展动向,更知道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之内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比如北方的游牧民族想要进攻大明朝,朱棣听到之后直接率领的军队前去抵御,甚至人家原本混得好好的,根本没有打算进攻,朱棣也率领着军队有事没事就揍他一顿。
因为朱棣明白,只有把他打怕了、把他打服了,让他一听见自己的名字就全身发抖,只有这样大明王朝在未来几十年之内才不会遭遇边境危机。
没错,这就是事实
那为什么说如果朱允炆当皇帝的话,明朝或许不会这么惨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朱棣尽管很能干,但是朱棣的子孙以及子孙的后代却未必有这么能干。
简单来讲,朱棣的子孙后代太能折腾了,折腾来折腾去就容易把正事给忘了。
相比较而言,朱允炆当皇帝的话,则会开启另一扇门,这扇门里面是什么一切都未知,可能让明朝走得更好,也可能让明朝坏得更彻底。只不过毕竟是假设嘛,谁也不知道究竟会发生什么。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建文帝继续执政,大概明王朝也会是二世而亡。
建文四年,朱棣骑着高头大马进了南京城,南京紫禁城着了大火,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朱棣坐了天下,成了明朝唯二庙号为“祖”的皇帝。如果没有朱棣的清君侧,建文帝会把大明带向哪里呢?估计大明都维持不了260多年,可能早早就被取代了。
建文帝上台,一开始的政策其实还是可以,修改了很多过重的刑罚,改动了一些皇祖父朱元璋不合理的规定,缓解了一部分矛盾。但是因为四个辅政大臣,全是毛都没长齐的儒生,黄子澄,齐泰,都没有地方的工作经验,改革也有一些想当然,不然也不会上来就开始轰轰烈烈搞削藩政策。这样只在高层的改革,最后的结果就会使国家走向深渊。
经济上,可能不会有永乐时期那样严重的通货膨胀。都说朱棣一手创造了“永乐盛世”,可是这样的盛世,是建立在滥发大明宝钞的基础上的,朱棣是个马上皇帝,没有什么经济知识,没有钱,就加印大明宝钞,看看朱棣的大举动,营建北京城,六次北伐草原,五次郑和下西洋,编撰《永乐大典》,每一件事情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件不朽的功勋,可是朱棣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都做到了,而且还是高标准完成的,基本就是耗空了整个国家的潜力,不然之后上位的明宣宗,作为好圣孙的他,只能龟缩在北京城,没有了大动作了,下西洋也被停止了。
上一篇:为什么有人喜欢SUV?开起来没有轿车爽,越野没有越野车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