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如何看待名言,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勇敢,坚强,替你大家如何看待名言,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纵使刘备已经为刘禅铺好了路,纵使有诸葛亮这样的杰出智者辅助,纵使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守护,他依就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大好河山终究在他手里走向衰亡。
一个人如果自己本身就不行,谁都没有办法替代你,让你变得行。
当我们从母体剥落出来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虽然每当遇到困难和痛苦,父母都会安慰和开导,但是自己想不通,不想站起来勇敢的面对,那终究你还是逃避懦弱的那一个。父母可以帮你挡一时的风雨,但是你如果不勇敢,谁都替代不了你坚强。
当一切你赖以依靠的不再存在,终究还是得靠自己。只有自己走的路,打下的江山才是实实在在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勇敢的面对,谁都替代不了谁坚强,逃避永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勇于站出来勇敢面对的人,才能遇事处理事,变得更加坚强优秀和强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看到这个名言,突然就有一种悲伤,经历过磨难的人,才会有切身体会。我十多岁时,父亲突然离世,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好象天一下子塌了。母亲悲伤过度,病倒了。我仿佛一夜间长大,跟着家里长辈为父亲守灵送葬,照顾母亲,照顾幼小的弟弟妹妹。我成了家里的支柱,边上学,边照顾家里。如今我考上大学,有很好的工作,弟弟妹妹已经长大,母亲安享着晚年。生活给了我苦难,也教会我勇敢坚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说都会,执行就难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的确如此,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呢?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就是“打铁还要自身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又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说的还是这个道理。
这个道理还是从内因、外因的辩证关系上探讨比较好。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里,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内因,一个是外因。内因起决定性、主导性作用;外因起促进性、辅助性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促成了事物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要获得成功,要战胜困难和挫折,首先就要自身勇敢。只有自身坚强了,才能独挡一面。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就拿学生高考来说,家长付出了,教师努力了,但是要取得一个好的成绩,考上一所重点大学,非得靠自己的实力不可。试卷上一道一道的题目,可都得靠自己一题一题地去答。
2,内因是发展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重要,外因同样不可缺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要获得成功,要战胜困难和挫折,别人的帮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你勇敢不勇敢”另当别论,但“替你坚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还是拿学生读书来说吧。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怎么样,能不能考上好的大学,不仅仅在自己学不学的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还在家庭教育上和学校教育上,因此一个无私付出的家长和充满爱心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举足轻重。
3,当然,外因的作用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别人的帮助归根结底还是要通过自己来实现的。这就是说,我替你坚强,你得勇敢。你若不勇敢,谁替你坚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到这个世界走一遭,都是自己在修行,一切都得自己去面对和感悟!
一切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唠悟聊侃』看来人们都喜欢”名言”这个东西啊!不过我发现我变得越来越待见从名言里头寻”次生感悟”(引号内用语援引自”次生灾害”那个词)了。比如,你名言里的”勇敢”和”坚强”这俩词儿。什么是”勇敢”呢?人们屡屡会把它理解成”不畏死”,对此我迄今没有挑剔的理据。但我深感我对勇敢这个词的次生感悟却有了新的品味。它不仅仅只是不畏死那么简单呢!它还同时阐释着”不作死”。有句名言不晓得各位听说过没有。它说,冒险的意义在于生还。冒险这个东西在我的感触里它无疑需要勇敢的气势的。但是,冒险却不是人人可以作的事情啊!就像攀登珠峰这个例子。有人凭着相应的实力不畏死地登顶成功并且安全返回。但我就不敢去。因为我的能力会提醒我,我那样冒险就是作死。所以,千万不要认为人人能够勇敢。其实不是那样的。再说”坚强”这个东西。有人说,不倒下就是坚强,因为宁死不屈很能彰显大义。我感觉也不尽然。倒下在许多时候同样当然地阐释坚强。比如以身殉国死而不悔的军人赴义。所以,什么叫哲言?就是那种蕴藏了奥义的语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