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黄炳馀个人简介(黄炳馀人物经历以及代表作品)
书画,无锡,自己的黄炳馀个人简介(黄炳馀人物经历以及代表作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他是来自江南的少年天才,小小年纪就以“书画神童”之姿饮誉艺坛,诗书画印功力都颇为不俗。创作之余,他又将自己几乎全部精力投入到传统文化推广、教育等事业,援助藏区孩子上学。他叫黄炳馀。
曲折求学路
1988年,黄炳馀出生于江苏无锡。无锡自古人杰地灵,历史上出过不少书画大师,古有“画圣”顾恺之、倪瓒、王问、邵宝等,近有丁宝书、徐悲鸿、钱松岩、秦古柳等人。正是在这样浓厚的艺术氛围下,当地小学除了基础教学外,还开展了艺术班,黄炳馀选择的正是素描,这为他日后的书画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岁那年的春节,黄炳馀跟着大人到市里买年货,无意中看见书法协会的几位老先生正在写春联,小小孩童按捺不住好奇之心,跃跃欲试,没想到颇有天分。从此以后,黄炳馀正式走上书法学习的道路。
12岁的时候,黄炳馀面临人生第一个重大转折,父亲去世了,家里的经济支柱倒了。当时黄炳馀的书画创作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不愿意放弃书画学习的他毅然决定北上求学。于是,12岁的少年抱着一本无锡名人书画录独自踏上“北漂之路”,拜访了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金开诚教授。金开诚教授对这位来自无锡的小老乡十分关爱,为他引荐了一些老师指导其创作,其中就包括书画大家启功先生。
黄炳馀坦言,启功先生对他的影响,并不仅仅在于书画技法的锤炼,而是创作的思想性。若只注重技法的提升,作品就没有灵魂,会陷入千人一面的窠臼。他至今记得启先生教育他要靠近经典,所以读帖成为他的日课,《十七帖》《古诗四帖》《自叙帖》《集王羲之圣教序》等经典行草书法贴都是他的学习借鉴的范本,但在此基础上他又加入了自己的思考与创新,书画创作得到了极大提升。
热爱天府文化
生于无锡、学于北京的黄炳馀如今却在成都成华区开起了自己的工作室,采访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片土地及其孕育出来的文化的感情。
当他行走于长江南岸的四川宜宾李庄古镇,看到梁思成故居、同济大学校址等地,不禁被抗战硝烟中李庄人那种包容气度所深深感染。
七十多年前,烽火四起,神州大地容不下一张清静的书桌,李庄作为四川大后方的一员,热情相邀:“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短短的十六个字,却凝聚着三千李庄人的决心,他们在这块小小的地方,接纳了上万中外学者,延续了中华文化命脉。多年后,当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先生回到这个从小生活的地方,仍然满怀感激。黄炳馀说,李庄不仅是万里长江第一镇,也无愧于中华文化第一镇。
除此之外,四川还有很多历史文化遗存,比如美术史上著名的安岳石刻等。这些都是黄炳馀对天府文化的向往和留恋。
黄炳馀始终相信,艺术不能只在书斋里进行,不跟社会普罗大众接触,不唤醒自己的初心,艺术创作就难以取得突破。
近年来,为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黄炳馀和朋友们策划了“成都诗歌音乐节”“成华大讲堂”“中国三大男高音音乐会”等一系列活动,让艺术家、学者们走进社区、走进学校传播文化。与此同时,黄炳馀和艺术家朋友们多次走进藏区,帮助当地留守儿童完成上学梦想。通过与这些淳朴的孩子们以及当地居民的接触,黄炳馀在审美、境界、创作自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采访最后,黄炳馀自豪地说,虽然现在作品数量在慢慢减少,但质量有所增加,“艺术没有辜负我,我也不会辜负艺术”。(读者报客户端记者 董小玥)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