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烽火狼烟,中国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烽火,烽火台,狼烟烽火狼烟,中国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烽火狼烟,中国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寻 觅 烽 火 台
在中国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如马拉松长跑、驿站传递、信鸽传递、快马传递等等。但是这些都不能在短时间内传递,特别是传递军事情报,则耽误军国大事。古时候,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即使风大,也是狼烟滚滚,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
烽火传递是人们最为熟悉的传递军情的方式。古代在长城沿线和西北边疆,每隔一段距离,就会建筑一座烽火台。这些烽火台就像碉堡一样,士兵戍守在这里可以随时观望敌情。
一旦发现敌军入侵,戍守烽火台的士兵便会迅速点燃储放在里面的柴草或容易冒烟的动物的粪便。其他地方烽火台上的士兵,一旦觉察到战友发出的紧急信号,便立刻点燃烟火。这样互相传递,没多久敌情便会传递到中央政府,以便及时派军抵御敌人侵略。早在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了。烽火传递军情的方式早在周代已经开始使用,著名的典故“烽火戏诸侯”便发生于西周末年。周幽王为了取悦美女褒似,不知轻重地点燃锋火戏弄诸侯,最后在敌军真正来临时无人搭救,导致身死国灭,成为后人谈笑之资。
下图为寻找烽火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利用视觉传递讯息的方法有烽火、狼烟,烟花,孔明灯,风筝、木杆等,即通过光线看到烽火、狼烟、烟花、孔明灯、风筝、木杆等的动态而传递信息,但是这并不是光速传讯。
但是,狼烟、风筝、木杆等只能白天才能看到,而烽火、烟花、孔明灯等又基本上只能在夜间才能看到,而且传讯的距离都只能在目力可视的范围内,更需要有预先的知会才能理解意图。但无论如何,这是比声音传递、人员送信或者快马送信传递信息要快得多的方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纠正题中的误读,人的目测矩离和光速是两码事,不能混淆并提。至今人类目视最远的人,是十多年前经国际知名科学家通过验证的一位非洲人。竟达近二十公里。
但与光速相比,不值得一提,因为光速每秒已达3O万公里。远不在一个量级。想一想也能明白,地球到月球的矩离也仅38万公里。
用狼烟传递讯信自西周就已存在。为搏美人藵姒一笑,周幽王竟以点烽火为儿戏,众诸侯千里奔袭前来勤王时,却发现上当,是周天子戏诸侯买笑而已。以至后来真发生大事,再点烽火,无人再理。西周遭到灭国。
狼烟烽火是边关或某地出现军情战事时,向王朝发出的讯息告急。以便朝庭及时应对,使事态平息。一但点起,一站一站往下传,其速度应快于后来的六百里加急。
这在当时是最快的讯息传递手段。至今沿古长城仍保留有古烽火台的遗迹。
为什么称为狼烟呢?至今人们在被烟熏火燎后仍称:狼烟洞地。
因为这种烽火之烟,确实是狼粪掺着枯草所燃烧的。持久而不起火,浓烟滚滚。谓之狼烟。
这种讯息传递方式尽管很快,但信息量不大而且单一一一报警而已。
所以才有了后来八百里、六百里加急、马歇人不歇的驿站产生。使讯息的传递更加准确、全面,这也是烽火台后来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古代,人们传递信息,无论是人力还是车马,长途传递速度都很慢。如果边疆地区发生外敌入侵,内地反应速度过慢,就会贻误战机。因此,人们便设计了烽火台,从首都到边疆地区,每隔30里地设置一个烽火台,每个烽火台设若干士兵守卫,一旦边境有紧急情况,立即报警。白天点狼烟,晚上点烽火,相邻的烽火台上的士兵看到后,立即点燃狼烟或烽火,很快传到首都,便利了政府提前准备迎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呢,我来说明一下这个烽火台里面不是狼粪,因为狼粪点不着,古代烽火台很可能利用马的粪便加上动物的油脂,使其点燃,冒出浓烟
它的信号有六种,分别是:蓬,表,鼓,烟,苣火,积薪。当遇到险情时,白天举蓬,表,烟,夜间举苣火,而鼓和积薪昼夜兼用!当敌人来犯时,凡不满1千人只燔一积薪;超过2千人燔二积薪;若1千人以上攻亭障时,则燔三积薪。积薪之外,还附有举蓬、举表、举苣火的不同规定;并有敌人犯塞方位不同和白天黑夜的不同等的具体示警规定
上一篇:什么肥料能降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