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零点零分在古代叫什么?怎么表达?
子时,零分,时辰零点零分在古代叫什么?怎么表达?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0.0分,在古代称为半夜三更。也称为子时,交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半夜三更或者子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将零点零分定为子时,古代划分时间是它是样的:晚上11点至早上1点定为子时,早上1点至3点定丑时。早上3点至5点定为寅时。早上5点至7点为卯时。上午7点至9点为辰时。9点至11点为巳时。
中午11点至下午13点为午时。
下午13点至下午15点为末时。
下午15点至下午17点为申时。
下午17点到晚上19点为酉时。
晚上19点至晚上21点为戌时。
晚上21点至晚上23点为亥时。
晚上23点至早上1点为孑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零点零分 在古代叫夜半(子时)或子正
古代人们根据日出日落,以昼夜为单位。把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更具体的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十一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后来又把十二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因此综合分析零点零分在古代应叫夜半(子时)或子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子时,子夜。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中国古代,通过“日晷”对时间进行测量,这种通过观察日影来测量时间的方法涉及到数学进位制和空间几何的问题。古人依据经验,即对天象、(农耕)节气及地理位置的规律总结,用“天干”与“地支”的搭配用以表示具体的时间。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末、酉、戌、亥”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在日晷上,
内圈 :“天干”
中圈:“地支” , 表示 “时”
外圈:“初”、“正”,日影在一个时辰(两小时)的偏差,可以视为每一格为一小时
在地支的概念中,一天为12进制,配合以 天干的 10进制,所形成的60进制,作为一种计数方式。采用这种进位制应该于球面几何原理有关,而“天干”是否对应现代意义的分钟,这一点无法考证。
因此,基于已有的知识,零点零分,即日晷上的投影在子时,正-初 中线的位置,因此,古时的说法是:“子时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零点开始之后,称为午夜。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在古代属于子时分界线。前面为前一天,后面的为后一天。这个就是前后子时的由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上一篇:树根一米高处为何要涂上白灰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