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矛”与“盾”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怎么阐述?
矛盾,的人,事物“矛”与“盾”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怎么阐述?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矛”与“盾”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怎么阐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老五就是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人,所以活的很累!一个老给自己提条件,又常常否定了自己的人,能有什么快乐的生活!
王老五这个自相矛盾的毛病从小就有,那会王老五不叫王老五,叫王小五。有一次偷懒没做数学作业,他就像老师说了谎话,:作业本让猫给吃了!因为第一次说谎,没有经验,说得不够好,脸有点红。
同学“轰”地笑开了,有拍桌子的,还有学猫叫的,数学老师拍打着教鞭,课堂安静下来了。
老师又问王小五,你们家几只猫? 不愧是数学老师,问都问几只,带有数学性质。
王小五被同学们一起哄,心里一慌说了实话,一只也没有!这下好,同学们更是一阵哄堂大笑。
老师说,你这不是自相予盾吗,一生气,课也没让王小五上,请了家长。
王小五挨了老爸一顿暴打,同时也明白了数学老师替语文老教的成语自相矛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矛盾一词, 出自《韩非子.难一》中的一个故事,后来用它比喻言行的自相抵触,也泛指对立的事物互相排斥。而在辩证法里是指,客观事物或人的思维内部各个对立面之间,都存在互相依赖又互相对立的关系。大千世界里到处都充斥着矛盾,矛盾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人们就是生活在这个矛盾重重世界上。矛盾的双方,既是对立关系,又是相互依存关系,因而注定了双方存在着既斗争又抱团的对立统一关系。就是说,有矛盾就必然会有斗争;而经过斗争,在新的环境下达成新的统一。斗争是人类社会前进的真正动力。发生在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就是推翻黑暗统治,建立新的朝代的动力。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也是经历过多次的打打谈谈、分分合合,才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进程。目前,中美之间
的贸易战,也是在打打谈谈中艰难地进行着,只有双方达成共识,才有可能真正走上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之路。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矛盾的普遍性表现在:社会上,两个单位之间,单位里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 ;家庭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姊妹之间……通通都存在着一定矛盾。不过,这种矛盾,不是敌对关系,而是人民内部矛盾,不需用斗争的方式来解决,而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用批评教育的方法来解决
当前,党中央为了加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全国各地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旨在整顿纯洁各级组织,挖出腐败蛀虫,以便带领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矛”和“盾”是指某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即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告诉我们,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童年时盼着长大,长大后又怀念童年;女人在美食与体胖之间矛盾;男人在事业与家庭之间矛盾;创业者在目标选择中矛盾;丈夫在婆媳之间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所以说我们是生活在矛盾的世界里。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社会在矛盾中运动、发展,在解决矛盾中进步;人在矛盾中成长,在解决矛盾中成熟、进步。所以,我们必须勇于正视矛盾,学会善于解决矛盾,只有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生活才会充满阳光和快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矛”和“盾”在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怎样阐述?
我是这样理解的:
矛是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盾是古代作战时遮挡刀剑用的盾牌。
矛属攻击性的武器,对一个人来说,可以视为他的“长处”;盾属防御性武器,对一个人来说,可以视为他的“短处”。但事情又是辩证的,“矛”在防御时不如“盾”,“盾”在进攻时不如“矛”。因而“长”有长的好处,“短”有段的好处,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就像硬币的两面,形影不离。如能做到该用“矛”的时候用矛,该用“盾”的时候用盾,就像孙悟空的金箍棒,要长则长要短则短,随心所欲,那他就无往而不胜了。
联系到现实中的人,不妨举个例子来说啊:
有位女同志,能力非常强,办事易成功,故单位碰上难办或棘手的事,都叫她去办。有次她对我们说,其实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是利用了“女”同志这个身份。她说,当自己占上风时,她就用“矛”:发挥她伶牙俐齿的特长,在气势上压住对方,使对方就范;在自己占下风时,她就用“盾”:打“感情牌”,显出自己柔弱的一面,可怜楚楚,此时对方大都会让步。
此位女同志就是运用“矛”和“盾”的高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逻辑错误,双重标准。
上一篇:为什么地摊上的古钱币才几百块钱,拍卖市场的却几十万一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