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人打仗,为啥喜欢将军队人数夸大呢?对战的对手会相信吗?
对方,军队,自己的古人打仗,为啥喜欢将军队人数夸大呢?对战的对手会相信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当然,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古语云:兵不厌诈。比如像孙膑一样故意减灶,像董卓一样故意在城池进进出出迷惑敌人,或者故意将军官乔装打扮迷惑对方,这些就会使堆房斥候误判,从而达到欺骗对方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身为一名合格的军事统帅,没有哪个将领能自信到完全无视敌方士兵数量的地步。冷兵器时代,打的就是人海战术,人越多,赢取战争的机会就大,所以人数的多少,给对手造成的压力和震慑力是非常大的。
古代快捷的通讯技术手段匮乏,一般敌对双方兵力规模在没有泄密的情况下,想要真正弄清楚,也是需要花费很大功夫的。所以,为将之道,虚张声势也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大兵先行,舆论造势,通过夸张兵力数量,给对方造成威慑,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史里关于夸大兵力的记载屡见不鲜:
“…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资治通鉴》)“明年夏,宋将岳飞以兵十万,号称百万,来攻东平。”(《金史》卷八十四)
如此的夸大其实,将十万兵号称为百万,也许只有傻子才会相信,作为引领千军万马的高级将领又不是傻子,当然是不会相信的,但是古代作战讲究虚虚实实,即使你不相信,但绝不会不认真对待,最基本的为将之道也要弄清楚对方的兵力状况,战略部署等等军事要素,否则去打无准备之战,必将凶多吉少。
所以,即使不相信,也要给自己找到不相信的依据。所以,双方斗智斗勇,一般会采取一些措施去了解对方的虚实。
一、实时侦查,斥候当道
斥候,也作"斥堠",古代的侦察兵,据传起源于汉代。分骑兵和步兵,一般由行动敏捷的军士担任,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兵种。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侦查工作一刻都不能停止,目的搞清当面之敌的实时兵力,战力部署,但这个工作一般人做不好。要想得知对方的确切人数,最常规的方法是派细作或斥候直接侦查。细作往往要打扮成老百姓甚至敌方士兵,想办法靠近或者混进敌营。斥候一般行动敏捷,最好是骑兵,主要作用是远远哨探,以防敌人藏有伏兵。在古代战场上,斥候的作用不可替代。
“然(李广)亦远斥候,未尝遇害。”(《史记·李将军列传》)
二、兵力状况,有迹可循
一旦斥候抵进敌营观察,就可以从营帐的数量大致判断该处兵力。
一般而言,虽然时代不同,不对的编制有所不同,但是在同一个时代,正规部队的建制是值得参考的重要数据。比如,唐代的军队建制一般是:
“各一千人为营,兵多外面,逐长二十七口幕,横列十八,六面援中军。”(《李卫公兵法》)
还有一些经验也可以帮助判断军队数量,比如,从军队的旗帜分布和配备上:
“诸每队给一旗,行则引队,住则立於队前。”(《李卫公兵法》)
宋军“凡部队,队五十人,其职仪则队头一人,副一人,执旗一人,慊旗二人。”(《武经总要》)
三、深入虎穴,内线王道
以上两种方法中规中矩,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些人会据此大做文章,很容易被对方利用,能否得到真实情报,运气的成分占比很大。
最好的方法还是在敌营中安插高级内线。和前面的方法比起来,内线混迹敌营,最了解实际情况,历史上里应外合的例子多的举不胜举,一旦成功,都是大胜甚至是致命一击。
“会许攸来降,言绍遣淳于琼等将万余兵迎运粮,将骄卒惰,可要击也。众皆疑,唯攸与贾诩劝太祖。太祖(曹操)乃留攸及曹洪守。太祖自将攻破之……”(《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坚遣序说谢石,称己兵威。序反谓石曰:‘若坚百万众悉到,莫可与敌。及其未会,击之,可以得志。’…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
这是官渡之战和淝水之战的两段历史记录,历史为数不多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许攸和朱序作为胜方的内线,在双方对战中发挥了巨大的情报作用。
四、综合各方,全面判断
很多时候,要想知道敌军的准确兵力,往往一个渠道并不可靠,一个杰出的将领往往会综合各方面的情报,综合判断得出结论。比如从敌将的级别、所辖地区的定员兵额、敌军活动规律及后勤能力,都是可靠的参考数据。
“诸大将出征,且约授兵二万人(《李卫公兵法》)”
说的就是不同级别的将领,带兵的数量一般都是有规定的。
总而言之,“水无常形,兵无常势”,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敌情判断也是个动态的过程,需要全方位的敌情侦查,时时需要探马来报。掌握了情报工作,对方再夸大兵力规模,我自归然不动,一切尽在掌握之中,才能决胜千里之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三国两晋时期 有两起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 一个是东汉末期的赤壁之战 孙刘联军击败号称八十万军队的曹操 另一个就是肥水之战东晋八万大军击败号称八十万的前秦军队 那么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为什么古代打仗总是夸大军队数量呢? 兵法有云 不战而屈人之兵 ! 赤壁之战前夕 曹操就派人去东吴劝降 大体意思就是 我有精兵八十万 你拿什么跟我打 还是赶紧降了吧 果然当孙吴群臣听了后 大惊失色 辅佐大臣张昭 也说 降了吧 !那曹操当时有没有这些军队呢? 按照东汉末期的人口来算 曹操所有军队加起来 也没有这么多 而且还要分兵防御西凉马腾跟辽东公孙氏 赤壁之战 投入的军队 最多也不过七八万人左右 !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