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的欲望究竟有多大?
欲望,的人,自己的人的欲望究竟有多大?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欲望无限,时间精力能力有限,平和的心态是幸福生活的根本,乐在其中,少一些攀比,多一些包容。欲望的达成和幸福指数并不是正相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欲望和贪婪是挂钩的,欲望是让人活着得因素之一,欲望是无穷无尽的,就好像上楼梯一样,上到了自己想到的高度,就会想再高一点是什么感觉,能看到什么,于是就不会止步,所以欲望是无尽的,根本不可能存在没有欲望的人,人是永远不会安于现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可以,但得看这个人的能力如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生从来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而王阳明认为:
人心本善,良知自存,是“欲望”二字遮蔽了良知,才让人心变得难以直视。
01
有个画家,想画佛与魔。
他在一个寺庙里,找到一个僧人,发现他打坐的时候,气质清明安详。
于是他邀请僧人成为自己的模特,并许诺了丰厚的报酬。
画作完成后,画家一举成名,僧人也如愿拿到了重金谢礼。
过了一段时间,画家想要找一个魔鬼的原型,但是找来找去都不满意。
直到有一天,他去了监狱,见到了一个犯人,他很满意,于是着手作画。
这时候,犯人失声痛哭。
画家很奇怪,就问他为什么?
犯人说:上次你画佛的人是我,这次你画魔也是我。
原来,僧人拿到报酬之后,下山去花天酒地。
金钱很快用完,但是欲望却越来越大,最终一步步沦陷下去。
他偷盗、抢劫、无恶不做,最终锒铛入狱。
画家了解之后,长叹一声,丢掉画笔,再不作画。
人心最难直视,佛魔也只在一念之间,一旦沦陷在欲望之中,就永远没有回头的余地。
02
古语说:小恩养贵人,大恩养仇人。
韩信年轻家贫,常去亭长家吃饭,亭长对他也很照顾,但是时间一长,亭长妻子不乐意,不再为韩信提供白食。
韩信不得已自己出来钓鱼维生,溪边的老婆婆看他可怜,给了他一碗饭。
这碗饭韩信记了一辈子,后来封侯之后,以千金回报。
但是那位帮助他很长时间的亭长,却只得了一个“小人”的评价。
鸟只需要一个树枝就可以安家,偃鼠喝水,最多也不过是喝饱。
在人人不断追求更富有、更成功的今天,我们却已经没有了“知足常乐”的心态。
王阳明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
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定期清理家庭卫生,只留下必备的东西,你慢慢就会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东西,都不是必需品。
定期审视自己的人生,才发现,有那么多占据自己精力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任何价值。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名声在外,但是晚年的时候,陪伴她的却是孩子小时候的玩具、画本。
她为“事业”奔走一生,最后才发现,孩子才是她内心最柔软的温情。
人生从来不是加法,而是减法。
不断选择抛弃哪些不必要的东西,内心才不会被遮蔽,光照进来,才能看清自己内心需要的是什么。
03
《道德经》里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懂得知足。
明朝的胡九韶家境贫寒,耕读传家,仅仅能得到温饱。
但是他却每天晚上都要烧香感谢神明赐给他的福气,妻子说:
我们一天到晚都是菜粥,怎么算是有福呢。
胡九韶说:“我们生在太平时代,没有兵荒马乱,全家还能有衣穿有饭吃。
家人没有生病的,也没有被关押的,为什么不是幸福呢?”
《亲友书》中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
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是痛苦的源头。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克制自己的欲望,不断舍弃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懂得知足常乐的道理,人生才能平和安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无边无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没有实现时 都说实现了就满足 实现了又追求更高 所以永无止境~即便不能实现 也会惦念
上一篇:什么体育运动最开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