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怎样帮孩子谨慎处理网络交友问题?
孩子,网络,家长家长怎样帮孩子谨慎处理网络交友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表现出对孩子正常的关照和提醒,同时提一些孩子感兴趣的问题,促进孩子和你的沟通。
这样就可以及时掌握孩子交友动态,及时获取一些信息,并帮助孩子进行分析。
2.用一些方式让事件变得有趣味
尽可能把这个谈话和问题变得有趣一些,比如给孩子讲一些自己的有趣的故事,自己身边有趣的故事,提高这个事情的趣味性。
可以跟孩子一起偷偷给网友打分,自己制定一个规则,比如颜值+说话礼貌+考试分数+身高体重等等做一个综合测评,看他的小网友得了几分。诸如此类的小技巧,就是要充分找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和方式,提高这个事情的趣味性,增进和孩子对于这件事情的沟通。
3.利用分析和案例,提高孩子警惕性
遇到问题的时候,要给孩子加以分析,耐心的引导,“妈妈觉得这方面还有待于了解,这一点存在疑惑等等”,时刻提高孩子的警惕性。
对于存在问题的网友,比如刻意隐瞒,要求见面,借钱和要一些孩子重要的身份信息,言语轻浮,引诱孩子外出等等一些情况,家长要告诉孩子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放弃和远离这个网友的理由,让孩子明白其中的严重性。
这个就需要父母的耐心引导和一些有力的论据去说服孩子,让他认同你的观点。可以多让孩子去看一些法制频道,关于网络骗局的案例,加强孩子的观念。
不要紧逼着孩子问东问西,也不要表现的过于紧张,或者明确地阻止,而是要表现的随意一些。因为你的阻止和反对,可能让孩子瞒着你偷偷联系,或者跟你保留一些内容。这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方面家长一定要掌握好一个度
如果需要见面的网友,提前跟孩子“约法三章”
如果经过了家人帮忙筛选把关,孩子经过常长时间的网络聊天,觉得朋友不错,需要见面,要提前跟孩子“约法三章”。告诉孩子,为了确保你的安全,对你负责,同时为了促进友谊更好的发展,家人希望在一些阶段可以和你一起接触,这样我们才放心,也可以更好的帮你。
孩子和网友见面的时候,父母要陪同共同参与。
结语:
警钟长鸣,促进沟通,小心谨慎。只要父母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智慧,一切关于孩子的问题都会变得简单起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交友问题,终身遇到。
交友稳妥对自己未来安全或者发展至关重要。
怎么慎重,那是机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的好恶决定了只能交到怎样的朋友;自己的能力决定怎样去交朋友;自己的环境决定能交些什么层次的朋友。
当一个孩子刚刚走入社会时,青春的萌动,新奇的吸引,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狼性;毫无利己思想的冲动,会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
作为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三观非常重要。如果三观正确,偶尔提示,一般问题不大。
如果三观模糊,加上有不良嗜好,孩子交友问题应该当引起足够重视。帮他选择朋友,把好朋友关十分必要。
青少年时期,同龄人相互影响非常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孩子交朋友,应该通过时常聊天,交谈,提示,或直接陈述利害关系,加以潜移默化,或开诚布公,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应该是有很大作用的。可以一试。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网络给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互联网对孩子来说,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网上有许多适合孩子的学习资源,可以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冲浪中学到有用的知识。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又是一种工具,是孩子学习和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的必备技能。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来说,网络更是一把双刃剑,会利用网络的人,如虎添翼,不会利用网络的人,深陷泥沼。有的孩子通过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了学习成绩,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自身综合素质;有的孩子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交友,荒废了学业,耽误了美好人生。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让网络成为孩子学习成长的有益助手呢?一些调查资料显示,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网络交友的孩子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一是情感较孤独,缺乏亲情交流和游戏娱乐。心理孤独是当下独生子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家长们在一味满足孩子各种各样的物质需求的同时却没有认真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情感需求,缺乏与孩子间的感情交流和心灵上沟通,养成孩子任性、无理取闹等坏习惯;生活在城市的人们缺乏邻里之间的走动和交流,生活围不断缩小,除了上班购物,大部分时间就关在家里渡过,孩子同样被禁锢在这样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失去了接触社会、感知社会的机会,容易造成性格内向,情感狭隘的弱点,对家以外的事物感到陌生和不安全;最重要的是孩子天生的好奇、玩耍的天性无法得到满足,和同龄孩子间的玩耍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缺乏与小伙伴之间的交流和娱乐,孩子的情感世界将会留下难以弥补的空白。二是思想负担重,想摆脱压力,逃避现实。如今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总会自做主张给孩子很多学习压力,还规定了要达到一定的水平。学校教育体制也使孩子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各种学习考试测验要排名次,各类素质教育要达标,各类竞赛要出成绩,升学择校要有证书等等,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过多地负担,使他们无法承受。于是很多孩子会逃避现实,选择与家长对抗,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极端做法。三是缺乏成功感,总受到学校或家长批评。由于孩子面临的期望过高,竞争激烈,很多孩子难以脱颖而出,出人头地,难得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没有成功的喜悦,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受到挫折和打击。孩子为了寻找情感寄托、释放压力和寻求自我表现,他们就会寻找一些脱离于学校和家长之外的空间来宣泄自己的不满。而网络恰恰就是这样一个虚拟社会的自由空间。通过网络交友,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说出心里话;通过网络游戏角色扮演,他们可以成为叱咤风云的强者;通过上网,他们可以摆脱家长和老师无休止的唠叨。在网络空间里孩子找到了能够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情感寄托和自由。因此他们会沉迷于网络,也会被别有用心的坏人利用和诱惑。而这些恰恰就是与家长和学校的意愿背道而驰的。难道网络真是洪水猛兽,孩子一上网就会学坏吗?其实不然。网络本身就是一个客观存在,它是一个虚拟空间,也是由现实社会中的人来营造的,它本身无所谓好还是坏,它跟现实社会中一样,关键就看你怎样来选择。在对待孩子上网问题上同样是如何认识网络和选择网络内容的问题。一是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孩子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家长和学校应该教育和鼓励孩子学好相关的知识,让他接近网络,使用网络。首先,要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网络。让孩子知道网络只是一个工具,网络象一本百科全书,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查找自己不知道的知识;网络是一个游乐场,小朋友们可以在里面玩很多有意思的游戏......网络是一个虚拟现实的社会,除了能完成学习、交朋友、娱乐外,还能完成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事情,如网上购物、电子邮件、网上工作、网上缴费等等,网络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其次,要帮助孩子选择正确的网络信息。孩子在初步接触网络时好奇心很重,而且对网上内容没有是非标准的判断力,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帮助孩子正确选择网络信息源。明确孩子上网的范围,收藏一些适于孩子学习浏览的网站,让孩子在这些健康网站上找到学习和娱乐的兴趣。通过网络安全程序禁止不适宜孩子浏览的网址,防止孩子不小心掉进漩涡。第三,要加强孩子信息技术知识的教育和培养,使孩子通过科学知识的教育学习明白网络的本来面目,剥离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孩子对网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一个理性的理解。二是要与孩子充分交流,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对于网络的态度和网络行为同样会影响孩子对网络的价值取向。因此,家长也要正确对待网络,加强网络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对孩子的网络行为要心知肚明,这样才有利于监督和引导孩子正确上网。同时,父母要与孩子充分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给孩子适当的期望值,让孩子既有学习进步的动力,同时拥有一个欢乐舒心的家庭环境,让他心灵和情感感到充实和满足。三是要鼓励孩子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家长要创造条件带孩子主动融入现实社会,敢于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体验人情事故。经常去邻居或者小朋友、同学家去玩,去小区与陌生小朋友玩耍交流,去公园和游乐场放松心情,让他们脱离相对封闭的家庭环境,减少性格孤僻和自闭心理发生的可能性。这样既满足了孩子贪玩的天性,释放了各种压力,心情和精神面貌会焕然一新,同时又远离了网络的诱惑,减少了沉迷于网络的机会。此外,学校方面利用学生在校期间孩子多,校园环境比较单纯的情况,注重学生的心理建康和情商教育实践活动,以科学兴趣班、文艺沙龙等方式增进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同学之间的各种交流活动,把孩子的兴趣引到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的轨道上来,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网络并不可怕,只要家长和老师在孩子面对网络时多一些细心和耐心引导,网络就会成为孩子学习上的有利助手,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可怕的是在孩子面对网络时家长不正确的态度和缺乏监管与引导,让孩子放任自流。
上一篇:如何看待华为商城Mate30系列5G版1分钟1个亿的销售额?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