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一线城市的孩子起跑线是不是真的比三四线的孩子起跑线更高?
孩子,城市,起跑线在一线城市的孩子起跑线是不是真的比三四线的孩子起跑线更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一位朋友生活富有,个人气质修养也很好,她的兄弟姐妹都是如此。事实上,这位朋友的童年时代,物质很贫乏,但妈妈总是保持生活中的美感,时不时给孩子们带回一些美好的小玩意儿,从来不对他们进行“生活艰辛,金钱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啊”之类的沉重感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感觉内心富足流动,长大以后到了社会上,就会凭借各自的能力获得财富,并且各有各的精神追求。
我见过好几个从这样的家庭走出来的人,他们出生于中国物质最贫乏的年代,父母一贫如洗,但即使半年才吃得上一顿肉,也愿意叫上朋友、孩子们一起快乐分享。这些孩子的精神气质如贵族一般,等到后来环境好转,他们总是能最先找到出路。
“三代出贵族”指的不是必须积累三代的财富才能培养出贵族,而是指内心的匮乏感经常要经历三代以上才能转变。不是贫富,而是父母对金钱的态度直接决定孩子将来能否丰盛。很多父母不愿意痛痛快快地给孩子买东西,花钱的同时反复强调“金钱来之不易”“要珍惜东西,不可以浪费”等,孩子由此得到的仍然是匮乏感,还有愧疚感,将来他跟金钱的关系也将沉重而艰难。
精神分析心理学认为,童年的亲子关系会内化成孩子的内在关系模式,从而决定孩子一生的性格命运。通俗点讲,父母好比程序员,假如父母在孩子童年的潜意识中输入的是匮乏与沉重,孩子将来又怎能丰盛流动呢?带着匮乏感走入社会,被潜意识指挥着,他很容易处处体验到沉重,比如不相信自己配得上好工作,总是找吃力不赚钱的活儿干,即使赚到钱也无法轻松享受,一给自己花钱就觉得愧疚,同时喜欢过度囤积东西,造成更大的浪费。有的女孩就是这样,以前总是被父母说“护肤品太贵,不要用护肤品”,自己赚钱后忍不住买大量护肤品,却舍不得用,一直放到过期。
如果父母经常传递的信息是“物质攀比可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可以了,那么孩子未来很可能收入一般,在赚钱上不思进取,同时又物欲难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盲目囤积。
有一位妈妈观察发现,凡是给女儿买玩具、手工材料等,要是告诉她“要爱惜,不要弄坏”,那么这些玩具和材料基本上都会被女儿闲置,时间长了,不是放坏了,就是找不到了,完全违背了当时购买的初衷。还有的妈妈反馈说,给儿子买了颜料和画笔,但儿子画画时只用画笔,不用颜料,因为妈妈告诉过他“不要浪费颜料”。
这是为什么呢?孩子对父母传递的能量非常敏感,如果父母传递的是制约和沉重感,孩子一碰到这个东西就能感受到,所以宁愿不碰。
孩子不会用头脑自欺欺人,无论父母自认为道理多正确,孩子能够直接从能量层面感受到父母传递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如果父母持续不断地以自认为正确的理由,强行向孩子传递各种负能量,孩子最终会变得如父母一样,被束缚在所谓正确的人生道理之中,活得沉重压抑。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孩子的起跑线和生活在什么级别的城市没有必然的联系,决定孩子起跑线处在什么位置,取决于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我孩子4岁的时候,我打算让她学钢琴,于是给她买钢琴选老师,当时我们也不懂,好的钢琴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看我们家楼上邻居请了一个钢琴老师在给她女儿上课,跟他们家一了解说老师还行,那好吧,反正我们也不知道怎么选,那就跟着他们家一起请了这位老师每周到家里来上课,结果1年过去了,才发现老师水平真是很差,导致的结果是1年时间我孩子曲子会弹,但是指法都没有入门,过后换了老师花了大量的时间纠正,效果也不佳。没有办法,城市小高水平的专业老师基本没有。
后来我女儿初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我们全省重点高中,和她同班的都是全省各个学校考进来的尖子生包括原来就在省会城市读书接受教育的同学。但是,我并没有发现我的孩子和这些一直在省会里生活学习的同学有什么差距,成绩上入学时我女儿中考成绩班级排名第一,同学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因为我女儿从小爱看书,也去过很多的地方,很健谈,所以班上很多男生女生都喜欢跟她聊天,大家一起讨论看过的书,交流各自去过的城市都有什么美食趣事,不少同学也会找我女儿让推荐她看的书。学校艺术节她参加钢琴比赛还拿了个三等奖。
尽管我的孩子从小生活在小城市中,但她从小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内心世界,增加知识面,再加上从小我们就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带她出去旅游开拓眼界,虽然因为所在城市条件所限,她参加的兴趣班不管是音乐、舞蹈、英语授课老师水平都一般,但是并不影响她成长为一个性格活泼、兴趣爱好广泛、有良好教养、成绩优秀的少年。
不可否认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一线城市基本集中了全国最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但是并不是说有了优质资源就一定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家长还是应该理性看待这个问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不必过于焦虑,孩子的教育更多还是来源于家庭,来源于父母给予的爱和引导。至于一线城市可以让孩子将来通过考大学的方式,到一线城市的好大学当中感受听学术界里牛人上课是什么样的体验。
我是奚溪,一个陪伴女儿走过青春期的妈妈,关注0-12岁孩子的成长,育儿路上我们在一起。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是的。虽然不绝对,但是影响真的很大。
可以参考17年的高考案例,那个高考状元说得一点都没错。
盘点2017各地高考状元,我们惊讶的发现:
几乎没有一个状元不是出自各种重点中学!
省状元出自省重点,市状元出自市重点,县状元出自县重点。
这些状元的原生家庭大多是中产阶级,很少看到谁的父母是农民工,或者是环卫工人。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