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你认为是母爱大于父爱,还是父爱大于母爱?为何?
母爱,父爱,母亲你认为是母爱大于父爱,还是父爱大于母爱?为何?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十岁之前母爱大于父爱(老爸一般靠不住[撇嘴]);
十岁之后父爱大于母爱(“婆婆妈妈”太啰嗦,没有新意[红脸])。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认为母爱和父爱的分量是一样重的,没有谁大于谁之分,只不过父爱母爱表达的方式不一样而已,天底下任何一个人都不想缺失父爱与母爱。
父爱如山,浑厚深沉,不轻易流露;母爱如水,点点滴滴,滋润在心田。
人们常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儿才知父母恩,这句话的确有几分道理。因为,一个男人,如果没有当上父亲,他便很难体会当年父亲对自己那份深沉的爱;一个女人,如果没有成为母亲,那么她就无法体验到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付出以及对子女的无限牵挂。
可是,真正等到昔日的男孩女孩长大成人,并且结婚成家、生儿育女之后,曾经年富力强的父母却早已迈入人生的暮年:昔日一口气能走十几里山路的父亲,能把我们举到头顶只为看到我们开怀一笑的父亲,骑着单车送我们上学、给我们往单位送饭的父亲,如今已经成了一个迟暮的老人,他的腿脚不再灵便,他的臂膀不再有力,他的力气几乎就要耗尽……
母爱如一束阳光,温暖我冰冷的心窝;母爱如一滴晨曦的雨露,滋润干枯的心田;母爱如一首动听的歌,一直有美好的旋律。
昔日年轻漂亮、满面春光的母亲,夜深人静时拥我们入睡的母亲,身体单薄、胆子很小却能在夜半时分背着生病的我们赶赴医院的母亲,变着花样为我们做饭还要耐心地哄着我们多吃一口的母亲,如今已经满脸皱纹,她的头发已经花白,她的眼睛已经浑浊不清,她走路需要人搀扶,她做饭时常常分不清哪个是盐、哪个是味精,她吃饭的时候也已经是这个咬不动、那个吃不了……
可是这一切无论对于你还是对于你的父母来说,都还算是幸运的--在你成家立业、已为人父母之后,你的父母虽然年已迈、力已衰,可毕竟还依然健在,依然用其生命中不再丰厚的余温在温暖着你、关爱着你。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发生改变,可是父母对于子女的那份情、那份爱永远都不会改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有人说母爱如水,水是有声的,母爱也是有声的,它体现在母亲的轻言细语中,母亲的唠唠叨叨中和母亲的埋怨责怪中。
父爱如山,山是无言的,父爱也是无言的他体在父亲的沉默寡言中,父亲的辛勤劳作中,和父亲慈爱的眼睛中。
母亲的爱是涓涓小溪,父爱就是滚滚流云。父爱和母爱都是一样的,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心中的宝珠,都会受到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爱只是表达方式不问而已,母亲的喜怒哀乐更善于直露于表,而父亲的爱则含蓄的多,更多关注的是孩子的大事大非上,是理性形象的表现者,母亲则是感性形象的表现者。无论父母怎么样的表现形式,他们都是一如既往的爱着自己的孩子!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始终还是母爱大于父爱,母爱是和孩子融为一体的,父爱虽如山,但总是感觉隔了一层,有时候也不好意思说出来,但到了母亲这里几乎没有什么不能说的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如果非要出一个答案的话,那就是等于。没有父母不爱孩子的,父爱爱的深沉内敛,母爱更炙热外显。只是父爱和母爱的表达的方式不一样,可能会导致感受有所差异。
由于人的骄傲,利己的本性,人从来就没能有完全的爱。
什么是完全的爱?
如圣经所记: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哥林多前书 13:4-7 和合本)
因此,其实很可悲,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具有完整的爱的标准。并且每个父母曾经原生家庭的影响,从上辈父母中不完全的爱中长大,或多或少又受了一些伤害,导致在行为上或多或少有些偏而给孩子造成阴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