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道德经》中的“人法地”的“地”有何真意?
大地,道德经,人类《道德经》中的“人法地”的“地”有何真意?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道德经》中的“人法地”的“地”有何真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法地就是因地制宜,根据地地理位置,地理环境来决定你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简单用一句话说,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子在《道德经》二十五章中写:"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章中是比较详细描写道的章节。
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是这四大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效”的意思是学习,效仿;老子所要提倡的是,人应该向大地取法,学习它的朴实厚德,大地承载万物而不动,任其发展,却遵守自然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无一例外。老子还提到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同属一脉相承之哲学。
在名家眼里的黄老学,对“人法地”也有相同的见解,人应效法大地的安静柔和,种植得五谷,掘之得井泉,劳而不怨,有功而不置也。天淡泊不动,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道清净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人是宇宙四大之一的灵物,最大特点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天地大道之间的人类,可以自由选择“道”,当然老子在这一章中是提倡人类选择的“道”最好是效法大地,万物生长离不开大地,大地与人类最是息息相关,无一刻分离,人类却无法体会大地厚实无言。就像大地之道德无言,它不会把扎根的生命说出来,也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人类,世界万物生长发展却又离不开大地,大地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天,天地共同发展离不开道,道德发展就是遵循自然法则。
因此,在这一章节中,很好看到老子的核心思想“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和准则,是对中国哲学思维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首先,用“道”来揭示世界多样性统一性的关系,用自然实物如金、木、水、火、土的性质和作用来说明问题;其次,用自然无为的“道”作为万物本原和准则,降低了“天、上帝、鬼神”的权威,否定了这些超自然的主宰力量。而“人法地”的智慧在道德经里面只是道的一个点,而“地”所代表的也不仅仅是大地的精神品性,大地也是有生命的,这个生命又像人一样,看得见摸的着存在,万物生生不息,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而地与天同在,永不止息,长存与世间,见证更多的生命和规律。
在二十五章中,“人法地”中的“道”是很难用语言文字具体描绘的,只能得其仿佛,它不存在与人的经验世界里,只能靠人的悟性,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来想象,所谓“恍兮惚兮,、寂兮廖兮、窈兮冥兮”都是混沌不真切的意思,好像有些故弄玄虚,但是老子在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在先秦诸子的百家思想中,老子的《道德经》堪称一部奇书,虽短短五千字,却蕴含着深邃丰富的思想,洋溢着玄远浪漫的情致,凝聚着荆楚之地哲人的智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作坤理解,它在後天八卦是地的意思,居西南方位;上帝說"你們來自泥土,必歸於泥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法地”有两个方法,无论哪个方法,只要辛勤耕耘了都会结出丰硕的果实来。法是运作,地是块田,人在这块田里头种啥得舍,是物质的果实了即能填饱肚子,是精神的种子了即能法天,继而才能法道的进行“道法自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几句话是道教老孑的思想精华,而且也是人们做人做事的法则,也是道家修真的法则,所谓:法:就是效法,:人法地:的意思就是,人要效法大地一样,似它的混厚的体魄,承载着世间万物万事,《易经、象》曰: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就是说,人就应该象大地一样的德行,以和顺的德行,敢于承担重大责任,拥有苋广的脑怀去容载万亊万物。
:法: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治:法治,:人法地:的意思就是说,人应该与地斗,治理洪慌大地,让大地为人类创造幸福。小的可以治理一方水土,为一个家族的兴衰存亡,即人们所说的:风水:。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也是教人们与天斗、与地斗,要效法自然规律。象大地一样承载万事万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