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朋友圈三天可见?
朋友圈,的人,自己的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朋友圈三天可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朋友圈有朋友,有泛泛之交;有领导,有同事,公开就有一种被窥视的感觉。三天可见,惊鸿一瞥,有所了解,却不能触碰到心灵的深处。关上门,这就是个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私人空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懂这些的,我都没有设置个朋友圈,随便看的,我没有什么朋友的我也不加他们的,那怕我玩的在好的人,我都很少加他们的,我自己的亲人都不看我朋友圈,我也不看他们的朋友圈,有的人是非太多,不喜欢他们,我全部拉黑他们删除了他们,现在有几个人是好人呐,都是讨话说话的人比较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朋友圈用来当日记本的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这算是一个人性的功能吗?也许吧。
诚如同知乎上的网友所言:
「谁还没个傻逼的岁月呢?随他去吧。」
但是要我评价的话,这就是个操蛋的功能。
因为它,我第一次有了那种和旧友「近在咫尺,却远在天边的感觉。」
而且我还无能为力。
2.
通讯录滑到舞蝶的时候,我已经七年没怎么和她说过话了。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好的闺蜜,她会把男生追求的糗事告诉我,而我也会把学业上的迷茫倾吐于她。
不过大学以后就没有什么联系了。想想还是挺遗憾的。
我下意识翻了翻她的朋友圈......
昨天,作为幼教的她,和小朋友们玩得很开心。真好。
前天,深夜发了两条感慨,是有什么心事吧?
大前天,晒了一顿丰盛的日料。嘿,小日子过得不错嘛。
大大前天......
等等,我看不到了。
「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凉了一半。
此种感觉,就像是我提着一壶老酒拜访老友,微笑敲敲门,对方却假装不在家。
但是我仍然决意打开话匣子。毕竟,大家都在杭州工作,万一能互相帮上忙呢?
「小蝶,在嘛?」
「在的。这不是张导嘛,突然找我,受宠若惊。」
「哈哈,我早就不是导演了......你最近过得还好嘛?」
我们就这么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80%的话题都集中在彼此的朋友圈上。
毕竟,聊过去的事嘛,味同嚼蜡;聊现在的工作嘛,领域不同也没什么聊头。
聊头以她去吃饭告终。我长舒一口气——
太TMD累了。
她就三天的朋友圈,我东拼西凑了各种相关话题才把话题续上。
直到最后,我仍没有勇气问她为何如此设置。
哪怕开放到半年可见都不行么?到底是要遮掩些什么呢?
我当然知道,这不是针对我一个人,是针对所有的微信好友。
然而,对于在她心目中我泯然众人矣的事实,我止不住地难过。
3.
前日,我和基友小A聊到这个话题,他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其实,微信是在给我们一种选择的权利。那些豁达的人,根本不会去设置这些。而那些想要掩盖过去的人,哪怕没有这个新功能,照样会去想办法设分组,搞屏蔽。」
好像是这么一个道理。
我点点头,用一种愤愤不平的语气附和说:
「我其实可以理解的。现在这个生人社会,刚加的人不知底细,轻易把自己的过去裸露给对方,确实太危险了。只是对于我们这些老朋友来说,太伤人了。」
小A用一种神秘的微笑回应我。
「你以为这个功能主要是拿来防陌生人?你错了,主要是拿来防老友的。」
「何出此言?」我大惊。
「人人都渴望别人觉得自己过得很好,这个设计,正是顺应了这个心理。」
确实。这是一个去繁化简,返璞归真的时代。
当我们看到某人的朋友圈,只有寥寥几行内容的时候,下意识会觉得,哇,好酷啊。
于是乎,我们也纷纷地加入了酷的行列。长此以往,大家展现的朋友圈越来越少。
你留十条,我留五条。你展示半年,那我就展示三天吧。
「如果我不能过的比你好,至少要装的比你酷。」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哪里有那么多说法,只是刚巧看到有这个功能,顺手点了一下,在就懒得取消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