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即将入冬,蔬菜大棚里如何提高地温?
地温,大棚,棚内即将入冬,蔬菜大棚里如何提高地温?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多层覆盖 据观测,在塑料大棚内套小拱棚,可使小拱棚内的气温提高2~4℃,地温提高l~2℃;在大棚中采用塑料薄膜做成二层幕,于夜间覆盖,可使棚内气温、地温平均提高1~2℃;在大棚四周覆盖一层 1 米高的草苫子,亦可使棚温提高 1 ~2℃。
2.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一般可使10 厘米处地温平均提高2~3℃,地面最低气温提高l℃左右。同时,由于地膜不透气,可抑制水分蒸发,减少浇水次数,间接提高地温。
3.起垄栽培 高垄表面积大,白天接受光照多,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也多,因而升温快。但垄不宜过高、过宽,一般以高15~20 厘米、宽 30厘米左右为宜。
4.保持棚膜清洁,增加进光量 棚内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当阳光透过棚膜进入棚内时,由于“温室效应” ,使一部分光能转化为热能。而棚膜上的水滴、尘物等对棚内光照条件影响很大。据观测,棚膜上附着一层水滴,可使透光率下降 20~30% ;新薄膜使用2天、10天、15天后,因沾染尘物可使棚内光照依次减弱14% 、25% 、28% 。可见,保持棚膜清洁,有利于增加进光量,提高棚室温度。
5.燃放沼气 在塑料大棚内燃放沼气,可以增温补气(即补充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据在大棚黄瓜、番茄、青椒、菜花等蔬菜上试验,一般可增产20~40% 。
6.堆火增温 用柴草或农作物秸杆堆火,也能提高棚温。但要随时观察棚温变化,做到适时适量,防止烟气过多熏伤秧苗。
7.科学浇水 冬季棚菜浇水,要做到“ 五浇五不浇” ,即浇晴不浇阴(晴天浇水,阴天不浇水)、浇前不浇后( 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水)、浇小不浇大(浇小水,不大水漫灌)、浇温不浇凉(冬季水温低,浇水时要先在棚内预热,待水温与地温接近时再浇)、浇暗不浇明(浇暗水,不浇明水)。
8.利用贮水池贮热 大棚中央每隔几间挖一贮水池,池底铺上塑料薄膜,然后灌满清水,再在池子的上部盖上一层透明薄膜,以防池内水分蒸发,增大棚内的空气湿度。由于水的比热较大,中午高温时吸收的热量,可以在晚上将其释放出来。
9.推广使用镀铝膜反光幕利用聚酯镀铝膜拼接成2米宽、3米长的反光幕,挂在塑料大棚后立柱上端,下边垂至地面。这样,可使地面增光40~ 43% ,棚温提高3~4℃ ,地温提高 1 . 8 ~2.9℃ ;黄瓜增产 20 ~25% ,番茄增产 41.8 ~58.1% ,且对品质有所改善。另外,地面铺设银灰膜或铝箔,也能增加植株间光照强度,使果菜类蔬菜着色良好,并能防止下部叶片早衰。
10.应用秸秆反应堆技术采用该法标准化操作,冬天最冷的时候可使20厘米地温提高4~6℃,大棚气温提高2~3℃。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控制适宜温度
黄德芬介绍,这个时期为了使棚内的蔬菜保持良好而稳健的长势,调控与保持适宜温度是关键,其次是水肥管理。
“这个时期的大棚蔬菜生长迅速,不少菜农为了追求产量,忽略了大棚内部温度。”黄德芬说,入冬后,蔬菜大棚内的昼夜温差变幅大,白天光照充足,薄膜密闭温度升高很快,阴雨天增温效果较差。温度过低,蔬菜生长缓慢;温度过高,容易导致蔬菜徒长、烧苗等。如:黄瓜的生长适温为18-30℃,番茄的生长适温为13-28℃等。
入冬以来,潼南连阴天气和大雾天增多,黄德芬介绍,如果温度不是太低,可以揭开棚膜。为提高地温,冬季阴天较多时应提早覆盖地膜,能减少低温冻害的发生。“在冬季,温室内的温度要求保持在12℃以上,当温度过低时,可采取增温措施。”黄德芬说。
黄德芬介绍,冬天,为了减少热量损失,提高气温和土温,棚膜要尽量盖严。可在大棚四周设置风障,大棚内设中棚、小棚、地膜等多层覆盖措施。也可采用加温措施提高温度,如电力加热、煤炉加热等。
如果蔬菜受冻,菜农可使棚内温度缓慢上升,不可立即闭棚升温,以避免因温度骤然上升而使蔬菜组织坏死。同时,要及时剪去受冻的果实和茎叶,以免组织发霉病变。
注意均衡施肥
那么,冬季大棚水肥管理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黄德芬表示,冬季大棚水肥管理要看天看苗,要做到阴天不灌水,寒流袭击不灌水。大棚蔬菜可以采用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通过膜下滴管进行浇水和施肥,省时施工,并能控制湿度,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蔬菜产量。同时,施肥要注重氮磷钾均衡施用,并及时追肥,一般追肥2-3次。特别注意在蔬菜开花结果期要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
此外,还需要及时给蔬菜补充微量元素,如硼、锌、铁等,在蔬菜生长过程多施有机肥,还可适当施用生物菌肥,从而活化土壤、提高地温。与化肥配合施用,还能防止肥害,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强养分效果,促进蔬菜根系发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提高草帘的保温性。大棚上覆盖的草帘应紧实,为提高保温性能,可在草帘上加盖一层普通农膜或往年的旧薄膜。
2.增加棚膜的通透性。采用高透光无滴膜,及时清扫棚膜上的灰尘、积雪等,可增强光照提高棚温。
3.增加后墙的保温性。建筑后墙时可在土墙上贴一层砖,或建空心保温墙,墙内充填秸秆或聚苯泡沫,效果也很好,严寒地区可直接建造成火墙,便于提温。
4.棚外挖防寒沟。在大棚外挖深40-60厘米,宽40-50厘米的防寒沟,填入锯末、杂草、马粪、秸秆等保温材料,踏实后用土封沟,以达到保温效果。在寒流临近时,夜间在棚四周加围草帘或玉米秸,可提高棚温2-3℃;也可在大棚四周熏烟,防止大棚四周热量的散失。
5.大棚内采用高垄栽培。定植时可于垄上覆膜,这样可提高地温2-3℃。采用平畦栽培时则可加设小拱棚,来提高温度。
6.棚内悬挂反光幕。在大棚后墙上悬挂涂有金属层的塑料膜或锡纸,每隔2-3米悬挂1米反光幕,减少了墙体对热能的吸收,可将棚内温度提高2-3℃,同时又增加了棚内光照,促进了果树、番茄等果实的着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