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安徽一男孩因父母爽约家长会,而选择轻生,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孩子,父母,家长会安徽一男孩因父母爽约家长会,而选择轻生,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安徽一男孩因父母爽约家长会,而选择轻生,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百度消息:
安徽阜阳,一男孩平时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常年在外工作。
这次开家长会之前,家长答应孩子去开家长会,但是到底还是没有去,孩子为父母的不守信而选择了这种抗议:手持水果刀光着脚坐在楼外的平台上,情绪低落、一言不发,任凭民警和消防员如何劝说始终置之不理,这是要寻死的架势。
后消防员、民警赶到现场时和孩子交流,民警叔叔告诉孩子让父母写下保证书,下次一定参加家长会,自己做保证,男孩才恢复情绪,回到家里,才没造成惨事。
孩子的要求过不过分?
有的人会说不就是家长会吗,去不去有什么呀!
在孩子眼里,可不仅仅是家长会,是爸爸妈妈的爱。
开家长会的时候,看到同学的爸爸妈妈都去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个都没露面,孩子的心理是失落的,但是他可能没有说出来、没有表现出来,不过他的心理一定是不高兴的、一定是对父母有意见的。由于爸爸妈妈毕竟都是大人,小孩子又怎么做得了大人的主,只有听话的份儿。
(图片来自网络)
家长错过的不仅是家长会,错过的是孩子的成长,失去的是孩子的信任。
小孩子对父母是很信任的,也正是建立亲子信任的关键时期,对于父母的承诺,孩子采取了信任,如果父母总是不兑现承诺,在孩子的心理就会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并不关心。换来的就是孩子的不信任和孩子对自己的不关心。一旦孩子对父母不再信任,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变得不在乎,此时家长再多少次去找老师也许都没有了意义。
孩子小时,家长对孩子爱的适当表达是对孩子青春期问题的预防,如果此时认为孩子还小,不用很上心,那么青春期你再想对孩子上心时,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孩子出问题的时候,家长会更加感觉到心力交瘁,回天无力了。这就如疾病,我们平时注意饮食、作息,养生,就会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很多年轻人仗着年轻不顾惜自己的身体,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倒下了,此时已经是悔之晚矣。
有的人会说,没办法,我不可能一手抱娃,一手搬砖,我要说的是娃必须抱,砖也必须搬,娃需要抱抱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把砖放下,娃可以自己走的时候我们再搬砖也不迟,少搬几块砖饿不死人的,如果该抱娃的时候你选择了忽视,小心以后娃远离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发生这样的悲剧,背后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
1.父母多次爽约。
比如说好周末去公园玩,结果突然有事去不了;好不容易放暑假,别的同学都跟父母出去旅游,因为时间有冲突,只好推到下个假期;早就想去夏令营,因为父母不放心,只好眼睁睁看着别的同学开心离去;想跟小伙伴们去吃顿大餐吧,父母意见不统一,无奈放弃……
如此种种,父母的承诺一次次食言,孩子的期待一次次落空。终于,到了孩子心理承受的临界点,他失望之余,选择了轻生。
2.父母缺乏生命教育。
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只有一次。无论人生路上遇到多少艰难困苦,人们该学会的是勇敢面对,积极应对,而不是无所作为,一了百了。
而且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有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要教育孩子懂得为自己和家人负责。
3.孩子的抗挫能力太差。
现在的孩子蜜罐里泡大,从小养尊处优,吃好不愁,不知世上有“困难”“坎坷”二词,心里太敏感脆弱,吃不得半点苦,受不得半点罪。
所以一有点风吹草动,就接受不了,选择轻生。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孩子的抗挫能力。
因为,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或多或少地遭遇不幸,你的心里强大了,事儿就小了,坎也就过了。
综上所述,父母对孩子的承诺要言之有信;教育孩子珍爱生命;日常培养孩子抗挫能力。
望悲剧不再发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家长爽约家长会,导致学生自杀的行为本人没遇到过。但这个事例体现了家长会的重要性。家长会是家校沟通的桥梁。家长参不参加,体现了你对孩子关心与否。如果你关心孩子,再忙也会参加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你可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从老师及同学的视角去看孩子。我班有一次开家长会,一位家长迟到了,孩子趴在窗台上那种渴望的眼神深深刺痛了我,那次孩子取得了进步,我提前告之他要表扬他,孩子那一刻多么希望妈妈看到他的进步啊,可是妈妈却迟到了,孩子该多失望啊!所以如果你爱孩子,请不要缺席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时代在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可内心越来越脆弱。我记得我们在读书那会,家里的家长都是跟老师,只要孩子不听话,尽管打尽管骂。因此小的时候,挨过不少的老师的打,太多了,都数不清具体有哪些老师了。因此,可以说童年都是在挨打中度过。反观现在的孩子,存在以下几点:
1、被父母过于溺爱:被父母捧在手上,担心其吃不好,穿不暖。孩子一旦有任何需求,就一定会满足他/她。孩子的拿来主义过于理想化、简单化,养成了孩子从小一些类似于只图享受,却不知勤奋和节俭的坏习惯。孩子从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只知道享受的快乐,满足的容易。这方面会造成孩子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