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家长和教师管教孩子们时,能不能打?孩子的成长中,能不能打?
孩子,家长,父母家长和教师管教孩子们时,能不能打?孩子的成长中,能不能打?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家长和教师管教孩子们时,能不能打?孩子的成长中,能不能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我比较认可浮尘微草(某中学高级老师)的回复。对父母、老师之寄语:打不打孩子,取决于自身的认知,也与各自的性格和孩子的脾性有关,尽管短期奏效明显,但过程极难保持理性,因为采取这种“暴力教育”手段的父母和老师多数是脾气暴躁的,极易变味变质,对孩子伤害深远,我是不主张的。
我个人的观点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教育的本质是因材施教,所以打与不打问题,真的不能一概而论。说到底,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能力很重要,打是最后一个措施,能够不打就教育好孩子是最好的,就像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多在打以外下点功夫吧,因为打的负面的东西太多了。教育如健身,不吃药就身体好是最好的。感谢信任。关注我们,一起成长。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面对成长过程犯错的孩子父母和教师该不该打,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为什么还是总会被一二再、再二三地重提,不外乎是“打”这种教育手段的“双刃性”,能起到让孩子长记性的作用,却也会由此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从实际效果来看,“打”确实比说服教育奏效明显,肉体的疼痛能给孩子立下规矩,让孩子不敢违犯。比如学校一些严厉的老师,往往是靠“打”而震摄学生的,捣蛋的学生少,班风班纪好,成绩自然也好,“严师出高徒”嘛,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也正因这一点,家庭教育中有的父母也非常认可“打”的正面作用,所以在孩子屡教不改时就采取这种“暴力教育”的方式。但这类父母一定要注意“打时的理性”,切忌不可让之变味成和孩子吵架后发泄自己心中怒气的渠道。失去理性、理智后的暴力教育,除了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外,还有可能给孩子造成身体上的无法弥补的伤害。尤其是脾气暴躁的父母,最容易将“打孩子”变味成“解自己心头之恨”的泄怒方式;再者就是夫妻关系不和的父母,极容易将“暴力教育”变质为“迁怒”,将对对方的不满,统统地撒到孩子的身上。如此,你还认为“打孩子”是好的教育手段吗?
对父母、老师之寄语:打不打孩子,取决于自身的认知,也与各自的性格和孩子的脾性有关,尽管短期奏效明显,但过程极难保持理性,因为采取这种“暴力教育”手段的父母和老师多数是脾气暴躁的,极易变味变质,对孩子伤害深远,我是不主张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管教时,能不能打?
归纳一下,家长也好,教师也罢,管教孩子的方法主要是“两类”“5种”。
一类是身教、树目标讲道理、让孩子作比较选择的正面教育方法;一种是限制、惩罚的侧面教育方法。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家长过来人,受邀回答问题,我在管教子女时,老实承认:打过几次孩子。主要方式是打屁股,也让孩子罚过跪。
现在,我带小孙子。孙子刚过三岁,在上早托班。前段时间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下午放学后,小孙子喜欢在学校大厅里玩。大厅里,孩子多,玩具也多。小孙子老是看别的孩子玩的什么都是好的,总是上去拿了或者夺了别人的玩具就跑,别人小孩要么倒地便哭,要么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样,家长容易起争执,孩子也不安全。我告诉小孙子“别这样”,过一会,又这样,我大了点声音再说“叫你别这样,你听进耳没有”,仍然止不住。
小孩别看他人小,不拿、不抢夺別人东西的道理家长之前早就给孩子讲过,他也可能有知道是不对的,要么他知道家里的人都爱他,不会把他怎么样;要么就是任性横来,只在享受横着来的乐趣?我只好再一次告诫他:\"再这样,我们就别玩了,回家去。\"过了一会,还是再犯。我抱起他,来到院外的一块草地上,把他放下,我沉着脸说:这时别回家,你在这儿站着不动想,你刚才到底犯了什么错?
小孙子哭呀哭,我就学着他的话进一步说:你知道\"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想一想,到底错在哪?这样僵持了好一会,小孙子特灵活,哭声渐渐止住,转移话题:“爷爷,天快黑了,我们回不回家呀?”“先说你错没有?以后还这不这样?”他噙着眼泪摇了摇头。
之后好几天,我去接他时,都会主动跟我说:“爷爷,我今天没抢别人的东西”。我就肯定他:好哇,进步了,懂事了,长大了类似的话。事后观察,孙子确实改变了。现在偶尔还在说“今天我没抢别人的东西”。
你看,这件事的本身,没有打,只是惩罚,收到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从中可以说明:有的孩子的成长管教,只需要正面教育,或者适当給予一些限制、惩罚的侧面教育就已经足够了;对于有的孩子,例如象我小孙子抢夺别人东西的情况,经“草地反思”后还是不改,家长会不会选择打屁屁,或者罚跪就很难预料了。对于一些生性调皮,顽劣表现,无限放大家长老师的爱心,任着性子胡来,多次苦口婆心教育又听不进耳的孩子,适当、适量、适度的惩罚教育,包括打,还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效果的。其实,惩罚是为了明规矩;“打”是为了知敬畏。
不过,这个适当、适量、适度的“打”只属于家长,而且还要体现一个“恰到好处”,再配于恰当的沟通和有效的布控;但它不属于教师。于教师,不要提及,更不应该提倡。因为教育政策不允许,君不见,连一个正常适度的罚站属不属于体罚而是否被禁止,至今仍在争论不休、分廓难清?同时,“打狗欺主”是我们很多家长的共同认识,况且孩子?还有,打,难于界定和把握缓疾轻重,所以教师惩戒教育尚可,不能打!
上一篇:你心目中摇滚歌王是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