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何会有“墨分五色”之说?
五色,水墨,宣纸为何会有“墨分五色”之说?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何会有“墨分五色”之说?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墨”竟然有“分五色”之说,奇怪吧?
其实这一点不奇怪,这种说法恰恰说明了,我们智慧的古人,自从开始挖掘精神领域的内涵之后,便有大量的“钻牛角尖”者陆续投身于其中了。
之说以会有“墨分五色”之说,完全是古人在追求、探索水墨效果的过程中,对墨可以使用出丰富的变化而给出的“高度总结”——一种带有崇拜色彩的艺术升华。
我们说,所有文化的东西,传统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全都是来源于生活。
在我们古老五千年传统文化里,因字画而流传下来的“墨分五色”之说,可以说也是“文人们”对字画作品的深度总结之后,高度浓缩概括的四字精华!
古人有云: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
谈到墨分五色,主要是谈论墨色的浓度、深浅,一般对应于焦、浓、重、淡、清墨。善使墨者,通过对墨液不同方法的调理、对水墨不同程度(水平)的控制、甚至添加不同种类的“添加剂”,最终令落于纸上的表现丰富多彩。
艺之大成者,无一不是使墨高手。
好墨与好纸的搭配,是决定墨分五色效果的基础。
墨之所以能够“分五色”,其自身的物理特性是主要的,其次就是需要好宣纸来体现。
墨的构成,是极为细小的碳颗粒,融于含有胶、重要的墨液中之后,成为一种“浑浊液”,当书画家用笔蘸墨落于纸之际,墨液中的碳颗粒便会立即以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力度、不同的方位滞留在纸张里。
看上图,纯粹的水墨画,墨分五色的感觉,有没有?
看下图,局部放大的效果,神奇不?
所谓水走墨留,原因之一在于碳颗粒的强附着性。
而这种变化丰富的“因不同附着而呈现各色效果”另一个原因,则是好宣纸这个载体。
宣纸是一种质地疏松“细小植物纤维空心管道”密集搭建的“土地”,当有墨粒随水而入时,便会钻进大小不一的密集管道中,纸张水分散发之后,固定于纸张里面。
所以,宣纸创作的水墨画,遇水也不会“画面被冲消失”,这是宣纸的结构,墨粒的吸附、墨胶的黏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总结
墨分五色,是一种中国传统水墨艺术中,对“神奇的墨”能够带来“神奇效果”给出的高度评价,这种韵味十足的艺术方向,值得每一个文化爱好者去不断探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墨分五色”存在着一定的误读和机械化总结。
“墨分五色”最早出于唐代张彦远的“运墨而五色具”,后来演变成为“焦浓重淡清”这五种绘画的用墨方式。
先说后者,后者存在对水墨运用的机械化理解,甚至到了清代有画家用五个碗盛五种墨色来作画,有点机械到可笑。“五色”中的“五”作为一个文言文的数量词理解为“多种”更为贴切,毕竟中国水墨的技法运用和理解,到当今时代是远不足以用“五”能概括的。
再说前者也存在着后世对张彦远原话的误解,张彦远“运墨而五色具”,其中的“五色”为“青赤黄白黑”相较于西方“红黄绿”三原色,中国将“黑白”也列入了原色的分类之中,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对色彩的理解和贡献。这样的理解决定了西方绘画成为三原色一统天下的“油画世界”,而中国越来越钟情于黑白水墨世界的探索。
张彦远能提出“运墨而五色具”就是中国人对外界色彩的独特美学理解,他认为使用水墨便可透过物象的表面,窥探自然界的本质所在,即“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意思就是说:黑白的运用,自然就有色彩缤纷,拘泥于表象,反而妨碍了本质的表达。这与中国的哲学一脉相承,也暗合了自唐代文人画的兴起,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后来中国画对水墨的情有独钟。
老子《道德经》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个可以作为中国文人画崇尚水墨的哲学基础来理解。
说到这里,我觉得“墨分五色”,最早的意思是水墨可以表现“青赤黄白黑”,后来演变为水墨可以表达“自然万物”的本质意象,这种理解应该最全面一些。
图1:唐佚名《宫乐图》
图2:唐韩干《牧马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水墨水画,要有浓淡干湿淺深,方显物象。五色,古以“五行"论说之,五色五音,概而说之,不一定是"五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说“墨分五色”,语出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运墨而五色具。”
当然,“五”并不是个确指的数字,而是个概数,概指墨与水相融后呈现出的状态。通常说:焦、浓、重、淡、清。1/焦墨是半干的墨汁,乌黑而有光泽。2/浓墨是深黑的墨汁,一般以此调和水。3/重墨含水比浓墨多,色相稍浅。4/淡墨的含水分较多,色相更浅。5/清墨只有极淡的墨迹,甚至全是水。
上一篇:买什么手机性价比高?求推荐?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