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自己的,知识,本质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4、【定期调用】 获得的知识必须被定期调用。知道,意味着能够在不同情境中再次运用。这种持续不断的调用可以使知识精细化或复杂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会学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的本质是掌握生活的技能,更好的生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提升自身修养,活出精彩自我,探索未知世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要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很多人上了十几年学,也没有弄清楚学习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是不利的。有很大一部分人说学习的本质就是考试,就是获取文凭,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观点是狭隘的,学习本质一方面是过去知识和技能,让我们将来可以有一技之长以立足于社会,另一方面,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性格和磨练心智,我有一个同学,是985学校毕业,父母的骄傲,高考完父母还大摆筵席,庆祝荣升高等学府,但是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后各种不适应,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后来考公务员考了四次也没考上,最后心里崩溃跳楼了,他的事例对我触动很大,对我也是一个警醒,学习的本质不是看你能考多少分,而是看你是否了解了社会的运行模式,并且能融入社会。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通过学习将知识专化为自己的“能量”,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为自己赋能。然后使用自己的能量,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社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的本质是让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同时也能体现出你的价值。学习可以让你拥有创造价值的能力。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学习的本质就是通过对新事物认识的强化而达到为我所用的过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离人为的近一定离自然远,反之亦然。凡有所动,必有向背-我的一句老话。得到的同时也是失去的同时,一定之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最早将“学”与“习”联系起来,并探讨二者关系的是孔子.古代表达获取知识,提高认识的涵义时多用“学”字或“知”字,主要指各种直接与间接经验之获得,有时还兼有思的涵义;表达熟悉和掌握技能、修炼德行等带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时则用“习”字,“习” 指巩固知识、技能,含有温习、实习、练习之意,有时兼有行的意思.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不过这里的“学”和 “习”尚未直接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复合词,但孔子揭示和强调了“学”与“习”之内在联系,“学”是“习”的基础与前提,“习”是“学”的巩固与深化,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孔夫子就强调了学习过程中的知行统一,以及由此所获得的喜悦的情感体验,而这恰恰是学习的本质所在! 回到今天,关于学习的本质,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视角和解释.如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经验主义哲学,则把学习看作是个体经验的取得和改造.如我国学者施良方认为:“就一般而言,学习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有机体为了生存,就必须依据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经验的积累引起的行为倾向的变化,也就是学习的过程.”认知学派强调学习与认识活动的关联,认为学习是个体对环境因素的理解和重新组合.如建构主义指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对环境因素进行理解、建构和不断突破原有认识、改进行为的过程.教育学者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学生通过新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中概念相互作用的意义联结.人本主义更是认为,学习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变化和发展.可以说,现代学习越来越趋同于经验论和建构说的联合作用. 学习到底是什么?如何从更高的层次更深刻地看待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够科学地解答这样的问题是正确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以学习的本质作为逻辑出发点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社会科学的内在逻辑性.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李芒教授提出学习的本质是自我更新的活动,并提出其相关的意义:将学习的本质界定为人的一种自我更新的生存活动,旨在克服对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外在行为的描述上;强调学生现实的生存意义;强调学习本质上不具有消极被动性,学习是人积极的、活生生的“绽放”状态,是一个自我超越过程;生存语义本身所具有的“进”和“起”的涵义,揭示了学习的原始动力;有力地诠释了教育技术领域中的“工程”问题,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本质上不是技术工程,不是机器的活动过程,有利于克服教育技术领域中的“盲目工程”取向,祛除学习对信息技术的“消化不良”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