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啥年轻人不太喜欢戏曲,而年岁大了一般都喜欢看戏听戏呢?
戏曲,京剧,年轻人为啥年轻人不太喜欢戏曲,而年岁大了一般都喜欢看戏听戏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记得自己小时候就特别迷恋戏曲的,我记得那时候也许是收到了父母亲爱看戏的影响吧。
在我几岁时候,妈妈每天白天去生产队里干活,晚上还要纺花。特别是到了冬天,晚上时间长,妈妈就点着一盏煤油灯,坐在纺花车前纺花。我就陪着妈妈一起,看她摇着纺花车,那雪白的棉花卷在那锭尖上抽出来银色的线来。
线在不停地往外长着,锭上的线团儿渐渐长大,就像那桃子一样丰盈好看了起来。
妈妈一边纺花,一边就给我讲她听过的戏曲故事,那是我最为幸福的时刻。
她说的最多的是我们这儿的家乡戏——怀梆。
那时候没有什么媒体,没有什么网络,妈妈说她们小时候看得最多的就是当地周围村里的戏曲演出。
她娘家是西张茹村的,自然对娘家村的戏很是熟悉。
西张茹村有一个包公庙,就是到了现在依然保存了下来,前些年还成为了保护文物,又修了一下。
关于这个包公庙,还有一个传说。
说是包公长得很黑,但是他的儿子却很白,一个白面书生的模样。
朝里有一个包公的同僚名叫赵吉的,一次和包公一起喝酒。喝着喝着,也许是喝高了,就有些晕晕乎乎了,说:“包大人,你这么黑,你儿子却这么白,难道说……”
这话说得可是严重,不要说包公这样的大员,就是平民百姓也受不了呀。当时老包就急眼了,竟然当场把儿子给铡了!
可是,铡了以后却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包公儿子的骨头是黑的!这就是面容随母骨髓父……
赵吉吓坏了,当场撒丫子跑了。从开封一直跑到了我们这儿,到了西张茹村,赵吉也不跑了——因为他知道自己逃不了了。
于是,他就掏钱在村里请人连夜给老包修了一座庙,表示自己的忏悔。
老包当然是追了过来,可是当他看到跪在庙前痛苦的赵吉时,也就不忍心责怪他了:“唉,杀人不过头抵地,得饶人处且饶人……”
就这样西张茹村有了一个包公庙。
也因为有了这包公庙,村里唱包公戏就不能支铡了。
我们这儿唱开铡戏是有自己特色的。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看我们村社亲程村怀梆演出《旋风案》,刘墉就是开铡的。那时节他们用的是木头铡,铡人的时候会让演员把头放在木头铡边,刘墉一声令下,铡刀落下,那演员的头在一边摇摆,很是形象!
可是西张茹村就不敢这样演,因为即使是木头铡也会弄假成真,伤了演员的。
这不不知是真是假,反正是流传了这么多年。
有了母亲的讲述,父亲看戏是直接带着我去的,那时候正是文化革命,演的都是现代戏,就是这样我也乐此不疲,戏曲的基因就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一直到现在依然如此,还是痴心不改……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喜欢的人也不少!只是他们忙于事业,不能到剧场观看。再是戏剧节奏慢,于社会节奏不相符的原因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