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的事情是史实么?
曹植,曹丕,王爵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的事情是史实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曹丕逼迫曹植七步成诗的事情是史实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植被曹丕逼迫做《七步诗》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文学》之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侄子,临川王刘义庆。刘义庆所处的年代距离曹魏之世相距不远,所以很多人认为《七步诗》的故事真实性较高。
此外,曹植人本的确十分有文采,留有很多传世佳作,如《铜雀台赋》《洛神赋》《七哀诗》《赠白马王彪》等,南朝著名文人谢灵运曾经说过一句明着捧曹植,暗着捧自己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由此可见,以曹植的文采,写出《七步诗》完全不在话下。
但根据《三国志》原文记载,曹丕即位后,只是剪出了曹植的羽翼,“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同时找曹植醉酒的借口,贬为乡侯,以此敲打曹植,并没有动杀心,转过年就再次恢复了王爵,同时在册封王爵的诏书中,曹丕写道“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
作为刚继位不久的曹丕,正史要树立自己良好的政治形象的时候,怎么可能会给人这种话柄。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有最可能是曹植在被杀掉心腹手下,贬为乡侯的时候写的,那时候他可能以为自己也不能幸免了,后来由于没事恢复了王爵,这首诗就没有流传出去。等到曹植死了之后,才在私人之间互相流传,由于传来传去的,曹植又是受人同情的夺嫡失败者,所以就有人给他杜撰了一个创作背景,以表达对曹植的同情和对曹丕的讽刺。
以上是我个人根据《三国志》原文的猜测,仅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七步成诗”这个典故从小时候上学背诵唐诗三百首里就有,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脍炙人口,这个典故出自南宋刘义庆缠写的《世语新说文学》一书。
当时曹操死后曹丕长子继位,曹丕害怕几个兄弟和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抢了老二曹彰的军权,只剩老三曹植,其实曹植也没犯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曹丕就派人把他逮了,曹植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杀了他怕难服众,所以才相出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曹植,所幸曹植出口成诗救了一命,曹丕才收回成命,降官罚爵,虽然逃过一死,曹植处境也没什么改变好转,最后郁郁而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曹植被曹丕逼迫做《七步诗》的故事,最早出现在《世说新语·文学》之中,“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侄子,临川王刘义庆。刘义庆所处的年代距离曹魏之世相距不远,所以很多人认为《七步诗》的故事真实性较高。
此外,曹植人本的确十分有文采,留有很多传世佳作,如《铜雀台赋》《洛神赋》《七哀诗》《赠白马王彪》等,南朝著名文人谢灵运曾经说过一句明着捧曹植,暗着捧自己的“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由此可见,以曹植的文采,写出《七步诗》完全不在话下。
但根据《三国志》原文记载,曹丕即位后,只是剪出了曹植的羽翼,“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同时找曹植醉酒的借口,贬为乡侯,以此敲打曹植,并没有动杀心,转过年就再次恢复了王爵,同时在册封王爵的诏书中,曹丕写道“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
作为刚继位不久的曹丕,正史要树立自己良好的政治形象的时候,怎么可能会给人这种话柄。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有最可能是曹植在被杀掉心腹手下,贬为乡侯的时候写的,那时候他可能以为自己也不能幸免了,后来由于没事恢复了王爵,这首诗就没有流传出去。等到曹植死了之后,才在私人之间互相流传,由于传来传去的,曹植又是受人同情的夺嫡失败者,所以就有人给他杜撰了一个创作背景,以表达对曹植的同情和对曹丕的讽刺。
以上是我个人根据《三国志》原文的猜测,仅供参考。
上一篇:我跟同学合伙做生意,突然同学不干了,但是还有货没做完,我怎么劝他都没用,怎么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