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
老虎,动物,大自然为什么要放生老虎到大自然?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近现代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索取程度日益加大,老虎的生存空间逐渐萎缩,生存质量日益下降,造成了一批老虎种类的彻底灭绝,比如1937年巴厘虎灭绝、1981年里海虎灭绝、1983年爪哇虎灭绝。还有更多虎类濒临灭绝,比如我国的东北虎、华南虎,马来西亚的马来虎、印尼的苏门答腊虎、印度的孟加拉虎等等。
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不断加大对野生老虎的保护力度,野生动物法颁布实施,先后制定《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野生虎恢复计划》,2017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在长春挂牌成立。
这些有力举措,使“放虎归山”后老虎的适应环境、生存能力大大提升,从而不但能有效保护和恢复东北虎野生种群,而且可以有效解决东北虎保护与人类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适者生存, 各安其所,因不能人类主宰自然而自以为是。
自然的生存法则,不该由人类为所欲为。而横加干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战乱不断,生灵涂炭的世界,人类尚留有一丝对稀有珍贵动物保护意识,在世间的万物生灵,不是人类制造,人类也就没权力去剥夺,动物的生命理应受到保护,而人类的生命却不及对动物受到的爱待,我们希望世界繁衍,我们对生命的尊重远不如尊重自己,只要世界还在,愿人与动物共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本身就存在问题呀,什么叫要把老虎放在大自然,难道老虎本来就不属于大自然的吗?
我们都知道老虎是一种大型猫科动物,属于自然界顶级掠食者之一,被誉为“森林之王”和“百兽之王”,曾经在世界上有着较大范围的野外分布,但是由于森林遭到破坏和过度猎杀,导致部分虎种灭绝或濒临灭绝,且栖息范围不断被压缩、种群数量基数变小,比如目前世界上仅有14国家产虎,其中我国是所有产虎国家中虎种最多的国家,再比如东北虎的野外生存数量仅不足500只,而作为世界上老虎数量最多的印度,总数也仅仅只有3000~4000只。
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对大自然索取的不断拓宽,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也随之加深,为了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不被灭绝,并为城里人提供观赏野生动物的机会,从而设立了保护区或动物园,这些被圈起来的野生动物在管理员的精心饲养下,过上了“自由自在衣食无忧”的日子,而且由于不再受野外残酷的生存环境,这些关在笼子或园子里的野生动物的寿命也大大提高。以老虎为例,野外的平均为10~20年,而人工饲养的可达20~25年。
但是老虎毕竟属于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最终需要走出笼子走进真正的大自然才能发挥其真正的生态价值,因此为了让人工饲养的老虎能够较快的适应大自然的环境,一些自然保护区或动物园便按照野外的生存环境对老虎加以训练,以便有朝一日这些被“特殊”训练的老虎能够较快的适应自然环境。
我们都知道,老虎有独居的习惯且具有一定的“领地”范围,平均每只虎的领地范围一般在几十到上百平方公里不等,很显然被关在笼子里的虎实际上是被限制了“自由”,放生的老虎实际上是扩大了活动范围。
而说起老虎伤人的案例,近些年来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的,而且很多都是违规操作才命丧虎口的,比如2016年7月23日北京某野生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是游客未遵守园区管理私自下车所致造成一死一伤;2017年春节期间发生在宁波某动物园的老虎伤人事件,就是游客为了逃票而翻墙跌入虎园被老虎撕咬,为了救人老虎也被打死了。
可以说,由于人类的影响,老虎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老虎原本的领地范围不断被分割和压缩,直接被逼进了深山老林,如果不去贸然打扰一般不会有危险。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帮助动物界生育平衡发展,避免计划生育节育的痛苦,这就是弱肉强食的最重要好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类培养老虎的目的,就是在有意保护老虎,使之不至于人为的灭绝。国家有关部门还分门别类地指出,什么动物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什么动物是二级、三级保护动物……并立法。老虎就属于一级保护动物,任何人如故意猎杀或伤害它,轻者罚款拘留,重者判刑。人们把老虎培养成熟后,必定要放回大自然,让其回复野性,充当动物之王。放生的地点肯定是原始森林,人类禁区,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说不定有人偷着进了保护区,与老虎碰上了,作了老虎午餐。老虎吃了人,或伤了人,它没罪,更说明它能自食其力了,有野外生存能力,是大好事。人们因此猎杀老虎是犯法。这就是物以稀为贵的道理。
上一篇: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婚前同居恋爱日子越过越穷,各自居住恋爱后面都过好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