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将领是非常擅长守城的?
秦国,涿州,蒙古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将领是非常擅长守城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将领是非常擅长守城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擅长守城的将领很多。如果不是因为偶然的因素,这些将领的防御能力便会不被世人所知,从而被自己的其它才能所埋没。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人物,就是曹操手下头号战略家荀彧。荀彧不仅是个出色的战略家,在战术上也是同样的出色。曹操每次出征带走大量能征善战的将领,把大后方就完全交给了荀彧。
吕布趁曹操外出征伐导致后方空虚的时机攻打,荀彧却能据守兖州等三城而不失。曹操四处征伐所取得的功绩,跟荀彧善于防御有很多的关系。只不过荀彧在防御方面的才能被自己的其它光环给掩盖没了!
三国后期的郝昭,则是以善于防御的名声而流传于后世。诸葛亮用尽一切攻城的方法,却始终拿郝昭没有办法。郝昭在据守陈仓的时候,防御的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所以郝昭善于防御的名声也就因此而起。
南宋时期抵御蒙元的将领有很多,令蒙元每前进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但是一场常规化的战争,很容易就会被人忘记。只有钓鱼城的王坚,因为一炮把上帝从云端上打落(此取蒙哥被砲风所伤说),这才被世人所知。
这些将领们的防御,都是基于墨子的理论。这种防御的理论和实践,主要还是着眼于被动防御。这无疑就会有着巨大的局限性,只能在战术上取得一时的效果。廉颇、李牧的善守,改变不了赵国被灭的命运;一个钓鱼城也改变不了战争的走向,所以南宋最终还是被蒙元所灭。
战争理论就和围棋一样,有时候黑棋获利,有时候白棋得势。当墨子的被动性防御表现出局限性的时候,就是主动性防御展示优势的时候。
与墨子一起被誉为“黑白双煞”,一个同样是善于防御的著名将领,开始向世人展现出他那无与伦比的防御技巧。在这个人的防御之下,东方六国从此再也没有夺取过秦国的一城一池。
秦昭襄王时期,秦国面临着魏国、赵国和楚国的巨大威胁。这三个国家,都有着进攻秦国的能力,具备与秦国互相争雄的实力。秦昭襄王面对这三个国家,唯恐一但疏忽便会被其攻入秦国,秦国的压力自然是不小。
为了增加自己国家的防御,秦昭襄王启用白起来加强自己的防御,以彻底消除这种威胁。白起所采取的防御措施很多,主要措施有三步。
白起加强防御的第一步,就是消灭了韩国和魏国的联军24万。之后白起又发兵进攻魏国,一举夺取了魏国61座城池。从此秦国占领了对于秦国来说最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令秦国从此进退自如。
白起加强防御的第二步,就是进攻楚国。白起不仅歼灭楚军无数,夺取了不少楚国城池,还一举拿下了楚国的国都郢,迫使楚顷襄王迁都。楚国在白起的打击之下,从此一蹶不振。
白起加强防御的第三步,就是在长平之战中彻底歼灭了赵国40余万赵军。经过长平大战之后,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和秦国争雄了!
经过白起的这三步防御布局,秦国再也没有自己会被进攻的担忧了。从此奠定了秦国夺取天下的基础。
白起的这套防御理论与实践,充分展示了主动性防御的优势。
秦始皇统一之后,抵御北方匈奴的方法,就是命将军蒙恬修筑长城。秦始皇并不是单纯的修筑长城来做被动性防御,同样也是采取的白起那套主动性防御。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秦始皇在修筑长城之前,先是命令蒙恬率30万大军攻击匈奴,打得匈奴再也不敢南下。在夺取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鄂尔多斯市一带)之后,这才利用地形险要修筑长城。这也是采取了白起防御理论中的扩大防御空间、占据战略要冲的具体表现。
从汉武帝开始,主动出击攻击匈奴,也是采取白起的防御理念。可以说没有白起的防御理念,汉朝能够处于一种什么状态,那就很难说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打仗,通常分为野战和攻坚战,野战就是双方都不守城,在城乡之间互相攻伐,攻坚战就是一方攻城,一方守城。相对野战而言,攻坚战的难度更大,惨烈程度最高,对百姓的摧残更加彻底。攻城一方通常会围困城市,攻方为了切断敌人外援或者寻找战备物资,会对城市周边进行清剿,扰民屠民的事经常发生。守城一方为了尽最大程度开发战争潜力,通常会强迫城里的百姓参军作战,或者服劳役,或者征收物资。古代擅长守城的将军有赵国廉颇、唐朝张巡。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廉颇作战勇猛果敢,屡立战功,以勇力闻名于诸侯。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带领赵军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廉颇班师回朝,官拜上卿,也就是说廉颇的成名之战是跟乐毅伐齐得来的。阏与之战时,诸将都认为不能救,廉颇也惧怕秦军,认为不当救阏与。赵奢提出“峡路相逢勇者胜”的口号,率军击杀秦军十万,解了阏与之围。秦国又发兵攻几,廉颇这次勇敢的率军出战,将秦军击败,成为第二位击败秦军的赵国将军。
长平之战时,廉颇根据敌强我弱之势采取守势,意图拖跨秦军,再战而胜之。廉颇正确地采取了筑垒固守,疲惫敌军,相机攻敌的作战方针。他命令赵军凭借山险,筑起森严壁垒。尽管秦军数次挑战,廉颇总是严束部众,坚壁不出。同时,他把上党地区的民众集中起来,一面从事战场运输,一面投入筑垒抗秦的工作。赵军森严壁垒,秦军求战不得,无计可施,锐气渐失。廉颇用兵持重,固垒坚守三年,意在挫败秦军速胜之谋。秦国战神白起面对廉颇这样严密的防守,也无计可施,最终采用反间计让赵国临阵换将,才取得了长平之战的胜利。
张巡,蒲州河东人,唐朝中期名将。唐玄宗开元末年,张巡中进士,历任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安史之乱时,张巡起兵守雍丘,抵抗叛军。公元756年二月,令狐潮率领燕军一万五千人意图夺回雍丘,张巡据城而守,击败了燕军。同年三月,令狐潮会同燕军将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兵四万余人蜂拥来到城下,企图一举攻下雍丘城。张巡据城而守,智计百出,多次击败燕军。睢阳保卫战时,张巡数千人抵抗燕军十余万人,坚持两年有余,最终虽然失败了,但是名留青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