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封建文化一定不好么?
文化,封建,封建社会封建文化一定不好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如何厘清传统文化与封建文化的关系,受到人们的关注。为此,需要纠正一种误识,即把传统文化和封建文化看作同义词
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必须纠正一种误识,即把传统文化和封建文化看作同义词。持有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文化这种看法的学者,有时会引用一句名言作为立论的依据,那就是:在阶级社会中,统治者的思想便是那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句话并没有错,但如果由此引申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文化这种结论,便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事情至少要看到还有另外一面。中华民族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生存、繁育了几千年,能够绵延不绝,成为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并且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很长时间站在世界前列,这在整个人类社会中并不多见,一定有它的原因。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在漫长岁月的社会实践中,特别重视怎样做人、怎样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从总体上认识人同环境的关系,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为多数人接受的道理和习尚。这不是哪个人或几个人所能凭空编织出来的,也不是少数人所能强加给所有人的,而必须有一个基础,那就是人们在社会实际生活的\"磨合\"过程中,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形成某些\"游戏规则\",成为当时人们共同认可的是非尺度和行为准则。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如果没有这种共同的\"游戏规则\",那么,社会生活就无法维持和运转。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好东西。比如,崇尚民族气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对自己,\"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省吾身\";对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看待周围的事物,\"天道有常\",\"物极必反\",\"否极泰来\";等等。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不少方面不能说只是封建主义的产物,它们是人们从长期实际生活经验中概括出来的,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几千年生存发展、没有中断而在今天又能重新复兴的重要原因。
当然,即使是祖先留下的东西里面,也有消极的、同现代生活不相适应的内容,如等级观念、男尊女卑、故步自封等。这些消极的、落后的东西,直到现在仍有不小的影响,应当剔除或逐步改造。它还存在时代的局限性,到近代更已大大落后于世界的进步。这就更要求我们顺应时代潮流,对传统既继承又批判,不断加以发展。
中国曾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深刻影响当然不能忽视。前面说的是,中国封建社会留下的文化不能说全是当时的统治者根据他们的狭隘需要制造出来的,许多内容有着更深刻的社会根源。但封建统治者们必定要尽力把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游戏规则\"纳入他们的需要,加以改造,作为巩固和强化封建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中国封建社会持续的时间那么长,历代统治者几乎都在这方面精心经营,把它理论化和系统化。这就给中国传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封建主义烙印,两者紧紧地交织渗透在一起,难以分开,而后者处于主导的地位,所谓\"三纲五常\"便是突出的例子。程朱理学所讲的\"存天理,灭人欲\",更是要泯灭个人的合理利益和要求。这些都曾严重束缚中国人的思想,妨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其实,对封建文化同样必须作具体分析,它也包含着一些值得汲取的有益成分,在其上升时期尤其是如此。总之,只要是人类社会留下的文化遗产,都是可以分析的,需要细心辨别它们中好的东西和不好的东西,不能像俗话所说:在倒掉澡盆里的脏水时,把孩子一起倒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封建文化这个提法就不准确。如果仅指封建文化,比如封王封侯,三妻四妾,肯定不符合今天这个时代了。但封建时期长达两千年,期间产生了很多灿灿的文化,很多还是不朽的,比如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不能一概而论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种误解其实一直存在。对那些闭着眼睛就批判封建文化落后或封建文化不好的人,我以为其实是一种妄自尊大的无知。
要评判一样东西的好坏,当然是要先了解它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什么是“封建”?“封建”一词出自《诗·商颂·殷武》:“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简而言之,是指封地建国或封邦建国。这是古代分封部落或诸侯的政治制度,据说始于黄帝,经夏商发展,至西周完备。这种层层分封的封建制度,被秦始皇废除,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在汉初刘邦为了统治虽恢复封建制,但只是表面,因分封的邦国里仍实行郡县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又完全废除了封建制。
如此看来,所谓的“封建文化”,严格来讲,应是指先秦的文化。而先秦最著名的就是“诸子百家”。这可说是封建文化最兴盛的时期,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齐放”的“百花”,应是指纷纷涌现的各种学术思想,如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统称“诸子”。而“争鸣”的“百家”,应是指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
这些以“诸子百家”为代表的文化就是所谓的“封建文化”。用现代人的标准看,这些文化当然也有某些落后的、不好的地方,但不能一概而论。老实说,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大多仍被后人奉为做人做事的经典。
在那样的封建时代,能突然涌现那么多的思想家,其实是一件很让人诧异的事。现在的各种“学者”、“专家”,虽也如过江之鲫,多如牛毛,但真有资格称为“思想家”的又有几人?
中国优良的传统文化,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就是指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当了解了这些事实,不知那些喜欢闭着眼睛批判的人,还会不会说“封建文化一定不好”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