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气象对农业生产起得哪些重要意义?
气象,灾害,农作物气象对农业生产起得哪些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 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2.1 天气预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农业生产类型具有多样性和重叠性。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在各个区域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属于中、低纬度地带,热量条件优越,雨热同期,水资源总量大,土地类型多样,耕地质量好,农垦基础好,生物资源丰富,这些有利条件是农业生产类型确立的基础。天气预报就是这些资源类型的直观反映,可以对台风、寒潮、暴雨、冰雹、霜冻、干旱、降水等问题进行预测,因此,农业生产类型的确立要依靠天气预报对资源的判断。2.2 天气预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布局调整我国南北农业生产差距大,北方以粮食生产为主,南方以经济作物生产为主。但是,随着农业生产类型的扩大,农业生产不断进行布局调整,南北农业实现了融合发展。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会引进一些先进的新品种,进行种植实验,避免越区种植。而天气预报在特殊农业项目的生产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天气气候是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2.
3 天气预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和潜力现阶段的我国农业生产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商品性发展。我国建立了商品粮基地,如太湖平原、松嫩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建立了商品棉基地,如冀中南地区、鲁西北地区、豫北地区等;建立了油料作物基地,如河南、辽宁、黑龙江等地。天气预报体现了这些地区在天气、气候变化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规避了自然灾害与农业生产的矛盾,确立了农业生产与气象科学的融合发展,以气象分析开发农业生产的巨大潜力,使农业生产呈科技性发展趋势。3 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3.1 天气预报有利于建立农业生产的预警机制天气预报是建立农业生产预测预警机制的重要手段。气象局依靠气象监测设备,按照规定的监测技术进行气象预测。利用卫星遥感监测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如水源安全、生态安全、污染程度等。我国目前拥有高水平的气象监测技术,而且随着对气象工作的重视,各级政府都对气象设施建设给予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天气预报的全面、及时、准确对灾害天气的预测,可以使农业生产在气象灾害到来前,做好必要的应对措施,使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3.2 天气预报提高了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我国农业生产的目标是建立现代化农业生产规模。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最主要体现就是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天气预报的积极作用就是提高生产在信息技术上的具体应用。建立健全气象灾害的信息提示,依靠气象台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例如对暴雨、冰雹的预防上,气象台在发布预警信息后,农民就要制定预防措施,在暴雨、冰雹到来之前做好防护措施,加固厂房和露天设施管理,力求把灾害降到最低。一次成功的防雹作业,可产生几百上千万元的经济效益。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多个部门对一项工作进行及时的集体行动,实现灾害预防的全方位管理。3.3 天气预报对农业生产和计划有指导性作用我国农业生产南北差距大,在农业项目、作物种类、种植技巧、环境维护上都有重大的区别。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建立农业生产的计划性、规范性。天气预报对气象信息的分析结论,可以平衡农业生产的矛盾,在农业生产的结构和布局调整上,实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此,农业生产就会按照地区优势进行组合,农业生产会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同进步,实现我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4 结论农业生产是高度依赖天气气候的产业种类。气象灾害的不可抗拒是人类无法解决的矛盾。做好天气预报工作,就是从预防自然灾害方面给予农业生产必要的支持。各地的气象部门都把气象为“三农”服务项目工作放在工作的首位,把气象服务于农业生产当成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支持。突出天气预报的积极作用,做好天气预报与农业生产的有效结合,是实现我国农业生产安全稳定上升的政策性保障。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