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手机如何防信息泄露?
手机,隐私,信息手机如何防信息泄露?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手机如何防信息泄露?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陌生短信不要轻信
电信诈骗日益猖獗,手段也层出不穷:伪装成“官方口吻”、“漏洞升级”、“幸运中奖”、“银行卡出问题”等等。当收到未知来源的短信、邮件或消息时,切记不要贪小便宜,被诱惑性的内容欺骗,不要轻易点击链接,以防被“钓鱼”。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不轻易破解终端操作系统
PS:即通常我们说的“越狱”(IOS系统)、“ROOT”(安卓系统)等提高权限的操作。系统如果被破解,更新也无法正常运行,很容易出现系统BUG和安全漏洞,增加了遭遇恶意程序和木马病毒的风险。一旦中招,我们手机里的一切信息将被他人“分享”。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不要去破解系统或刷机。
2/6
2.陌生短信不要轻信
电信诈骗日益猖獗,手段也层出不穷:伪装成“官方口吻”、“漏洞升级”、“幸运中奖”、“银行卡出问题”等等。当收到未知来源的短信、邮件或消息时,切记不要贪小便宜,被诱惑性的内容欺骗,不要轻易点击链接,以防被“钓鱼”。
3/6
3.数据放到“云端”安全吗?
很多时候为了给手机让出空间,同时方便使用,会选择将数据上传到云端。甚至开启自动同步功能。但从防止信息泄露这方面来说,不要开启自动同步,手动选择,同时隐私信息加密后再上传云端,信息存储还是以硬盘、U盘等为主。
4/6
4.涉及资金要谨慎
用手机进行网购已经成了我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就要注意网银的网银操作安全,要有控制风险的意识。绑定银行卡不要过多涉及,最好是开一张新卡,卡里不要放太多钱,将可能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注意手机系统的即时更新,可以及时堵住漏洞,避免遭受恶意应用的侵害。
5/6
5、公共Wi-Fi要慎用
虽然Wi-Fi已经成为公共场所的标配,但切记,不要轻易连接没有任何加密形式的或是免费Wi-Fi。因为这样的网络很容易让你的设备暴露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手机还可能遭到攻击和被植入木马。同时,不要使用像“Wi-Fi万能钥匙”“免费Wi-Fi”等软件,这些软件安全性值得商榷,你所掌握的Wi-Fi密码有可能被与人分享,毫无安全可言。最好是杜绝这样的Wi-Fi,如果要连接,也避免用手机做涉及隐私的事。
6/6
6.废旧手机处理要谨慎
废旧手机及存储卡通常存储有之前的通讯录、短信、通话记录和图文数据,即便删除,也极易运用软件恢复。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很负责的告诉你,只要上网,你的隐私就会被泄漏。
大数据时代人人毫无隐私可言。但即便是这样,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尽量避免。
尽管我们的隐私在各个节点流通无数次,但真正有用的无非就是经过我们亲自授权的才会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尽量从源头上减少或杜绝收集隐私权限范围。
现如今随便一个安卓手机 无良app都要读取通讯录,录音摄像头等,不给还不让用,这也是安卓机一大缺陷。我们也是无法去改变,只能通过后期厂商慢慢来做一些优化调整。
手机上主要的就是下载安装的app主动提取我们的信息造成隐私泄漏。所以就不要在没有认证的平台或者网页去下载一些没有经过官方审核的ap。
这种app表面是没啥区别,可如果一旦安装上是病毒链接或其他恶意软件,无论谁都无法立刻阻止泄漏我们的隐私甚至破坏手机系统。所以还是从一些官方认证的比如手机自带的商店去下载,这样起码有保证。
再就是app读取一些隐私信息,尽量去避免过多的读取一些用不到的权限。比如定位、录音、相册等。从根本上减少隐私泄漏。
据说照片发送原图的话,里面可以提取到经纬度等隐私,大家还是多注意一些。
日常中尽量不要点击一些不明链接,浏览一些**网站等,可能在你快活的同时,你的隐私早已被网站收集的干干净净一丝不漏。
还有一些app需要实名认证或者注册用户、活动实名填写的这种,一定要稍加斟酌,考虑清楚到底真的需不需要。填写后后果如何等等。那你要说支付宝的实名认证,那我没话说。总之还是要慎重填写。
现在很多大型商场有免费Wi-Fi,也有Wi-Fi探针啥的用来探测客流量,这种也有可能会泄漏我们的隐私。记住 免费的,才是最贵的。
如今基本都流量够用,这种就尽量不要去连接。
再就是旧手机处理问题,不用的手机先把手机格式化、恢复出厂设置等一些功能,抹除个人隐私进一步保护防止二次泄漏。手机也尽量设置远程抹除信息开关。这样万一手机丢失无法找回的话,个人信息能及时抹除不被泄露。
我们无法做到隐私完全不被泄露,能做到的只能尽可能减少。
纯手打干货,欢迎大家讨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防止手机信息泄露本质上是防止信息泄露。这有点和信息社会的传播属性有点格格不入。
大多时候我们很难区分隐私信息和可传播信息的区别,更不要说现在所有的社交媒体,电商平台换着花样引诱大家出售或暴露自己的隐私信息以便强大的数据分析,各类推荐系统的数据获取。当然还有巨量的以出售个人隐私来获利的个体,例如,视频直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