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养黄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黄鳝,水口,时候养黄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养黄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鳝又名鳝鱼,是我国的重要经济食用鱼,肉嫩味鲜,营养价值较高,常常出现于我们的餐桌上。此外它还有一定药用价值,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的功效,深受消费者喜爱,现市面上的黄鳝多为人工养殖,那么养黄鳝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亲农网为你带来黄鳝养殖的注意事项。
1、种苗选择
黄鳝人工养殖时间还较短,技术还略显不成熟,很多东西都处于摸索阶段,所以没有能力大规模繁育种苗,所以种苗主要来源于捕捉或购买野生的黄鳝。但很多刚开始接触这个行业的养殖户,经验较少,往往更容易受骗,去外地购买哪些所谓的“优质”种苗,其实就是普通的野生黄鳝,这样不仅价格更高,加上运输过程,种苗更易患病,养殖后成活率较低。所以种苗最好选择自行捕捉或选择信得过的渠道购买。
2、养殖环境
黄鳝对饲养环境要求较为严格,很多养殖户对于环境的不重视,最终使种苗大批量死亡,所以导致养殖失败。首先养殖产地的水不宜过深,黄鳝虽然是生活在泥地中,但它还是要浮出进行呼吸,水深不利于它的呼吸,影响其生长,最佳水深在15-30cm左右。另外对于水质要求也比较严格,水质一定要清洁,肥水和脏水都易导致黄鳝病害的发生,所以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的有效途径。养殖产地可种植水草。这样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能为黄色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没有水草的产地黄鳝养殖比较难养殖。
3、饵料
黄鳝为肉食为主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捕食小动物,如昆虫、小鱼虾等,而有些养殖户在饲养时喂食玉米、菜叶等素食。尽管黄鳝会自己捕食,但这种营养程度并不能满足它的生长,而且会时间增长逐渐瘦弱直至发病死亡。喂食应该以黄粉虫、蚯蚓以及小鱼虾等荤料为主,配合其他一些素料,还有喂食的饵料一定要固定,突然改变饵料,黄鳝会拒绝食用,如要改变,应慢慢调整,使其适应新的饵料。
以上是黄鳝养殖的注意事项介绍,黄鳝养殖对于水温也有较高的要求,另外最好不要大小混养,大小混养容易导致小黄鳝衰弱死亡,甚至会因抢食而互相残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黄鳝这种象蛇一样的滑溜溜的小东西相信很多人都认识,也并不讨压它。它属于暖温带魚类,适应力强,能生存于各种环境之中。喜欢穴居于淤泥中的洞穴或石缝中。白天不爱动,夏天晚上比较活跃。
黄鳝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农村老话说:鸡鱼面蛋,不如火烧的黄鳝。可见其味美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不仅如此,其肉,头,皮,血都有较高药用价值。
黄鳝的食药价值这么高,吸引很多人大力投入人工养殖。黄鳝并不好养,是比较小气的,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
那我们人工养黄鳝时都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养殖环境。鳝池要水源方便,有水有土还要有水草,周边最好有绿化树,藤蔓等,以利于遮阻控光。
二、鳝池修建。池子要向阳背风,长源方便。通常以水泥、砖石等修建。要注意防逃设施,出水口入水口做好安全保护。池底用水泥砌好,上面铺草木再盖一层土,便于黄鳝打洞穴居。建好后要注意整池消毒,注水后保持酸碱平衡。
三、种苗选育。农村有很多野生黄鳝,因而有些人捕捉回去后选个体优秀无伤病的进行人工放养。当然这种适于小型养殖。一定规模的就要上市场选购优良种苗了。
四、饲喂。黄鳝有应激反应,搬运过后不会轻易吃食。所以要针对性的对黄鳝进行饥饿训饲,循序渐进,直至正常吃食。
在饲养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对水质水温,密度品种以及饲料等都要注意,时刻保持让黄鳝安心吃食健康生长的良好环境。
做到了这些,就等着长大售卖了。方便的话,屯到春节前后出售,这时货少畅销,一定卖个好价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感谢你的提问,黄鳝苗运回后,首先要消毒,用放养池塘里的水,加高锰酸钾消毒配比按说明书配,还可以用食盐兑水消毒,一定要用养殖塘里的水,起到消毒,又起到对水的适应调节。黄鳝养殖基本都是网箱,在网箱里一定要放置水草,水花生最好,在网箱里还有加入泥鳅,泥鳅爱活动,增加水的含氧,泥鳅还可以吃黄鳝没有吃完的饲料,这样保证饲料不会多余腐烂,造成污染。定期用生石灰兑水给养殖塘消毒。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挑选健壮、无病无伤的黄鳝贮养。 二、注意控制水温。 三、保持适当的密度。 四、及时换水降温。 五、投喂适量的适口饲料。 养黄鳝者应该把好的“六关”。 一、建池关 黄鳝生性喜温、避风、畏光、怕惊、怕高温,故建池处要求向阳、避北风、水源方便,另外池周要留有种植长青树和藤蔓类植物的空间。科学地建好鳝池是黄鳝养殖的基础,一般选用水泥、砖面结构,建成半地下式,大小以6~20m2为宜,底面以混凝土铺设为好,池深1~1.5m左右。为防止黄鳝逃逸,池角一般砌成圆弧形,池檐向内侧伸出。设进排水口和溢水口,进水口一般高出水面30~40cm,排水口安装在泥层线下,以能把池水全部排出,溢水口一般设在高于泥面20cm处。排水口和溢水口应设在进水口对侧,并且各水口都要用金属网做好防逃装置。上述工作做好后,还应对水泥池采取脱碱措施,以避免水体中的溶氧减少,酸碱度上升,使养殖的黄鳝受害,其方法是每立方米水体中溶入过磷酸钙肥料1kg,或酸性磷酸钠20g,浸泡2日后用清水冲洗,然后即可开始进行下一步工作。 二、底质关 养者往往直接取黑色淤泥铺底,这是不足取的,因为这既不利于黄鳝打洞穴居的习性,又使黄鳝发病机率提高。正确的做法是在混凝土的基础上还应再分三层。底层是用废植物秸杆铺成的,一般选择有韧性、透气性好、耐腐蚀性强的粗纤维植物废料,并要求大小搭配,重量比例可为粗大杆∶中型杆∶碎料为5∶3∶2。例如先铺1~2层玉米杆,再铺20cm左右厚的油菜杆(或豆秸),上面再铺3~5层纵横交错的玉米杆或高梁杆之类,最后再撒入一层谷壳,一层生石灰(约10m2撒0.5kg);中层是供黄鳝穴居的较硬粘土层,一般厚度约30~40cm;最上层便可铺淤泥,厚度为15cm左右,同时撒上一层薄薄的生石灰,最后注水进行底质消毒。 三、环境关 由于黄鳝喜欢半水半空的洞口,所以鳝池应该有水有陆。这一问题通常用设泥埂来解决。泥埂上窄下宽,底宽40cm,高度也以40cm左右为宜。各相邻泥埂之间为相通的泥沟,沟面宽与深都在30cm左右,注意堆设泥埂时应刮尽底面的软泥。然后便可在泥埂上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稻、荸荠之类的经济作物,若有适宜的中草药植物种植更佳。另外,为遮挡日晒,池顶植被可根据鳝池的大小种2~3株葡萄,藤蔓布局以西边密东边略疏为宜。也可种植丝瓜、葫芦等其他藤蔓类来控制光照,特别是遮挡夏天的西晒。这样,便为黄鳝生活创造了一个比较适宜和稳定的小生态环境。 四、苗种关 目前苗种主要有下列来源:首先是从野外直接捕捉,每年的4~10月都可在稻田和浅水沟渠用鳝笼或者利用晚上点灯照明的方法捕捉,捕捉后的黄鳝将有病有伤的剔掉再放养,这种方法尤其适于初养者采用。其次就是从市场选购。从市场上选购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体色发白无光泽、瘦弱的不能用作鳝种。另外,黄鳝体色橙黄色的比青灰色的生长速度、增肉倍数都要高,特别是黄斑大的更宜优先选购。同时要注意苗种规格要基本一致,最好是每公斤20~50尾,规格太小,成活率低,当年还不能上市;规格太大,增肉倍数低,单位净产量不高。投入鳝种前7~10天,每平方米池子用生石灰0.2kg清塘。放养密度视情况而定:水源充足、鳝种规格小的每平方米可放养3~6kg;水源不便、鳝种规格大的每平方米可放养2.5~5kg,同时还可投放占鳝体总重10%的泥鳅混养。 五、驯饲关 从自然环境捕捉来的鳝种,一般不肯吃人工投喂的饲料,必须经过一段驯饲过程,否则会导致养殖失败。驯饲的方法是:黄鳝放养3~4天内先不投饲,然后在黄鳝行动正常后,于晚上开始引食。引食饲料选用黄鳝最喜欢的蚯蚓、河蚌等,用量可为鳝体总重的1%,第二天根据吃食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并稍稍提前投饵时间。由于黄鳝对饵料选择性较强,故在引食成功后,必须在引食饲料中逐渐掺入本地来源广、价格低、适口性好、增肉率高的其他饵料,乃至人工配合饲料,必须注意的是动物原料最好煮熟(活饵除外)。投饵地点最后定位于泥埂一端稍稍压平的台面上,投饵时间在能看清黄鳝吃食的傍晚为最佳。一般经过一周左右驯饲工作便会基本完成。 六、水质关 水质要好,要勤换水,一般情况下春、秋每3~5天换水1次,夏天1~2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只可换去1/4~1/2,且进水的温度要尽可能与池水温度一致,温差不要超过3℃。换水的时间以中午为好,最好是在有阳光的时候换。换水的同时要注意清洗食台和污染的地方。有条件的能保持微流水更好。水质好的表现为黄鳝吃食时会发出“吱吱”声。池内水位要依水温、季节、天气情况而适当调整,一般应控制在6~25cm范围之内,原则是低温时浅、高温时适当加深。
上一篇:养殖竹鼠有发展前途吗?主要是销路是什么?成本怎么样?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