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说古人喜欢晚上读书,是为什么?
晚上,勤奋,孩子有人说古人喜欢晚上读书,是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人说古人喜欢晚上读书,是为什么?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很简单,晚上夜深人静,便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读书或学习的效率会更高。
何止是古人?今人也是概莫能外,同样的道理,同样适用。原来,我有一个哥哥,就喜欢晚上读书。那时家庭条件差,全家只有一间房子,五,六口人,睡一铺大炕。哥哥常常读书到半夜。到九点时,我们小孩子就困得不行了,不管怎么大声读,我们也听不见了,很快睡到爪哇国里去了!而大人们不胜其烦,往往要一遍遍地催促,快睡觉,快睡觉!有时,妈妈要拿笤帚疙瘩打哥哥,逼其躺下。
但有一段时间,全家晚上都不睡。我记得是1959年的夏天,别看是东北的长春市,七,八月份,照样天气特别热。一到晚上,没有事干,哥哥就给我们全家读书。最先读的是《水浒传》,后来还有《隋唐演义》,《聊斋志异》,俄国的普希金的著作《叶甫根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特别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让我们着迷。我当时只有六,七岁,有的能听懂,有的不大懂。我总是问,“什么是洒家”?大人说,“洒家,就是我”。我更糊涂了,还问,“洒家怎么会是我呢”?我家那时侯,名符其实地形成了“读书热”,大家都冒汗,能不热吗?
秋天了。哥哥开始给我们读《青春之歌》。书,还是好不容易借到的。因为要急着还书,只好连夜读,多读,快读。这更好,我反到更高兴。这个书,我倒是能听懂。反正觉得林道静,芦嘉川是好人,他们是革命者。余永泽不好,只知道搞对象,象流氓。
现在回想,我的世界观,甚至“三观”,就是在那时候觉醒,成形的。对孩子的教育,真得要早抓呀!所以,我对孩子,对孩子的孩子的世界观教育,从来没有放松。“德,智,体美劳”吗,德,怎么能放松呢?光学习知识是不行的。社会生活光怪陆离,你怎么适应?我现在,在《头条》写文章,还能得益于当时的“夜读书”,有的名著的内容,我还能常常想起和引用。
晚间读书很重要,但要注意休息,注意眼睛。现在,条件好,但生活,工作快节奏,许多人都在晚间工作。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到了一定级别,那有什么白天晚上?还不是随叫随到?有资料说,伟大领袖,就非常喜欢晚上读书,工作。有许多指导革命的优秀著作,都是在晚上的油灯下写成的。比如《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论持久战》,《反对自由主义》,《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等名篇,数不胜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晚上清静,不易受外界干扰,人思路清晰,放飞灵感。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我不觉得古人喜欢晚上看书。他们那会儿又没有电灯。照明的话,只有蜡烛,那多伤眼睛啊!何况,蜡烛,也不是一般人能用得起的。如果说他们喜欢晚上看书,那就只有那种当官的那种人,或是家境富裕的家族人员,富豪。他们白天处理事情,思绪太多,事情太杂,只能等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看书,助于思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人首先目不识丁的人有很多,能识字并能读书的人基本上通过科举的道路一步步走仕途,就像范进一样通过艰辛的努力成为秀才、举人等,就像现在的事业单位一样需要上班,只有等到晚上才有自己相对自由的时间,当然读书的时间就比较多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唐李商隐有句著名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即夜谈场景
(脑海中浮现出边咳瓜子边唠嗑的景象…)
我们如果穿越时空,到了古代,不夜谈,不读书,晚上,尤其是深夜,没个手机度日如年。
还是读点书好,学习古人读书好榜样可谓很多,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努力读书,天天有向上的学习办法。
古人寒夜读书的条件很艰苦,没有电,没有网络,更是没有手机,重点是灯不亮、夜又冷。
这个时候,不读书的人为了省油,早早睡了。可读书人不一样,要日夜用功,尤其是晚上。
陆游的《寒夜读书》一诗写道:
韦编屡绝铁砚穿,
口诵手钞那计年。
不是爱书即欲死,
任从人笑作书颠。
这是真爱好,不读书即有一种死了的感觉。
夸张的手法,突出了读书与生命息息相关的爱好。
上一篇:你喜欢美式家具吗?为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