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应该对别人有心灵精神寄托吗?
精神,寄托,自己的应该对别人有心灵精神寄托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应该对别人有心灵精神寄托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一定非要寄托于一个人,万一那个人不在了,岂不是整个世界都变的黑暗了。也可以寄托于一种精神,寄托于一种信仰。研究表明,有信仰的人在困难面前会更具有忍耐力,更能坚持下去。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实际上,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我们从小都在培养,把希望把精神寄托在别人的身上。小时候唯恐父母不爱自己,害怕父母偏心。在学校里,希望老师更多的关心自己。害怕自己的朋友对自己够义气,害怕恋人的背叛。
我们对别人的期望越多,失望越多。怨恨越多,烦恼越多。
归根结底,我们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身上,都是建立在对别人的希望上。
当我们专注于自己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哪有时间去想,别人爱不爱我们?当我们总在去想,我能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哪里有时间去看别人为我们做了什么?
有人说,观音菩萨也在双手合十,他在向谁求?智者说,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当然,大多数人都对别人有精神寄托的。精神不能寄托精神,精神对于精神只有丰富、充实。尽管精神的内容千差万別,甚至性质绝然相反,但仅仅是精神的层面也产生不了对抗或协同的作用。精神只有结合了物质、结合了活着的人,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也就是只有精神的东西融入了人的思想,才会产生诸如对抗、对立、协作、推动、改造等等物质的、力量的行为。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既是斗争的结果,也是斗争的继续,也就是生活斗争。每个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在与自然、与社会的斗争中,会产生—些经验。在这些经验中,有的上升到思想成果,成为精神产品。而这些思想成果中有的只是具有特殊性;有的具有普遍性,成为相对真理。成为相对真理的思想成果,就会成为适应或改造自然、社会的强大和正确的思想武器。简单点说,就是人类活下去或活得好—点的方法。
因此,凡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自己的精神寄托,总是希望:自己活得好点,子孙后代活得好点,家庭、社会变得好起来,国家繁荣富强,世畀变得美好等等。
可以说是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个自强自立的人是不会有这种想法的,弱者才会寻找心灵精神的寄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