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让梨推枣说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祖母,兄弟,不去让梨推枣说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让梨推枣说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推梨让枣”是一个成语故事。
讲述的是有关礼让的故事。
东汉未年,孔融兄弟七人,融居第六,融四岁时,一次在与哥哥一起吃梨子时,捡最小的吃,大人见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他说:“我小,应该吃小的。”
又南朝梁王泰,一次,祖母把一些枣子、粟子撒在床上,让她的侄孙去吃。大家都一哄而上,去抢着吃。只有他不去抢。
祖母问他为什么不去抢呢?
他说:“哥哥吃剩下的我再吃。
他们二人恭谦礼让的美好品德流传至今。
“推梨让枣”这个成语常比喻“兄弟之间”的情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让梨推枣”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今天听的让梨推枣是一个故事,也是一个成语典故,它有两个环节组成。
第一个环节讲的是:古代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王泰的人,是家中的长子;在几岁时,祖母把孙儿孙女都叫来,将枣和栗子散乱的放到床上,其它孩子们都快速去拿 ,唯有王泰不争不抢。祖母见状 问王泰:“你为什么不要呢?”王泰说:“祖母给我时可以吃 这样的我不会去和他们抢的”。
王泰从小时候就有很强的自尊心,善于学习 、谦虚待人:先升任中书侍朗,转黃门侍朗、吏部尚书,最高官至左骁骑将军。
第二个环节是:东汉末年,孔融四岁时,母亲拿梨子给他和哥妹们吃;每次孔融都捡小的,母亲问他为什么不拿大一点。他说:“我年龄小,应该吃小的,大的留给哥哥们吃”。
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我们的人民发扬和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谦虚谨慎、互敬互爱、勤劳勇敢已经是一种美德,受到大家的喜欢和敬仰。
在家庭里,长爱幼、小敬老,一家人和睦相处,生活的幸福美满。
在社会中,你敬我、我帮你 ,团结互助成风尚,高贵品质齐赞扬。
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生活物质丰富的今天,还有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如汽车运输途中遇到了被偷被盗 ,公交车上钱物不明不白的丢失,邻里之间因为一个车位而争吵等等。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代的孩子吗?
今天的孩子衣食无忧,条件优越;有的就养成唯我独尊的毛病,只吃好的、只穿贵的,应该认真学习孔融和王泰的行为举止 ,做一个品质优良的孩子。
“让梨推枣”的故事让我们感动,感悟到人性的善良和亲切,您我他都要做好。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王泰推枣讲的是南北朝时期,王泰幼年时,祖母给他们分枣子和栗子,他不去参与争抢而是等他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
出处
《南史·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竞之,泰独不取。”
南朝梁王泰幼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群儿皆竞取,泰独不取。问之,答道:“不取,自当得赐。”
让梨推枣: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同让枣推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释义】小儿推让食物的典故。比喻兄弟友爱。
【出处】《梁书·王泰传》:“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侄,散枣栗于床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
故事讲南北朝时期,王泰幼年时,祖母给他们分枣子和栗子,他不去参与争抢而是等他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这样子的呢,别的我不清楚,就我家里来讲,我的叔叔,姑姑们就没有做到了,我爸爸那一辈60后的,当时没有什么计划生育,家里兄弟姐妹众多!我爸人比较老实,又不会争抢,加上爷爷奶奶的偏心!我们家一直都是比较吃亏的!我也很替我爸不值。我爸没有愧对他兄弟姐妹们和父母!却愧对他的老婆,孩子了!说真的,长此以往,现在让我好好的对我叔叔姑姑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还真没有,我心里很是排斥她们了。不过碍于情面,没有撕破脸皮的。我们可以说是很熟悉的陌生人了。
兄友弟恭,家里团结一致,我不反对【让枣推梨】,长罢欢愉之日。一个家族兴旺,都离不开大家共同努力的!反之,像我们家一样,有兄弟姐妹等于没有的!太失望了!
所以说【让枣推梨】我们也要结合实际来做,不要一味的付出!因为有些人,有些事真的不值得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故事我小时候在故事会里面看过,南北朝时期,王泰幼年时,祖母给他们分枣子和栗子,他不去参与争抢而是等他们拿完后自己再吃剩下的。汉朝时期的孔融四岁他与兄弟吃梨时,他从不挑大梨吃,而是把大梨让给大人们吃,家人都夸他很懂事。对于我们70后来说,那时家庭还是比较穷,姊妹也多,看了多少有点启示,家里有10个人吃饭,为了节省做饭时间和柴火,早上把三顿饭一起煮好,早饭中午饭吃了,剩下的就是晚上,但是如果按前面的分量,晚上就会有两三个人没饭吃,我在家排行倒数第二,比较小,也不用去田地里面干活,所以我们吃饭都是等前面大的用大碗盛好饭,我们几个小的用小碗盛,轮到我们看着锅里的饭也不多了,都不会盛满,怎么也要留点在锅里,怕大人吃不饱,要添饭,这种情况在农村都很普遍,只是我家人口比较多点,现在想起来,小时候真的很难吃顿饱饭,这种习惯成了自然,不管分什么东西吃,我们都先让大姐们哥哥们先吃,我们才敢拿,除非大的拿给我们才敢吃。虽然穷,但保持着家庭和睦,互相尊重。我有两个孩子,因为现在孩子少,条件好,吃东西都比较霸道,还自私。每次看到买回东西,马上自己拿吃,不管你后面人有没有吃,我还是告诫他们,吃东西要懂得分享,我们都是一家人,如果东西都我们吃了,你会高兴吗?多说几次,孩子也就记下了,有东西会先拿给爷爷吃,还会看分量安排,就是大人说不喜欢吃,让儿子吃,他也会说吃饱了,不用,你们吃。所以古代好多典故带到我们生活中来,还是会提高我们的素质,养成好的家风。
上一篇:要有怎样的心态才能考满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