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在老家辈分太高是一种什么体验?
辈分,的人,都是在老家辈分太高是一种什么体验?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在老家辈分太高是一种什么体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本博就是一个辈分较高的人,本人出生于长门,堂叔伯弟兄八个人之中,本博就是最小的那个人。这八个兄弟都是一个爷,父辈分为三家。到了我们这一代是八家,几十口子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分居在四个省份。
本人今年六十有四,已经当上了老爷。这在过去并不稀奇,关键是在计划生育所提倡的晚婚晚育的大背景下,六十初头的人当上老爷确实感觉到不可思议。民间有半夜吃了面条,已经赶出来了。
人们的辈分高低,越高辈分的人往往都是长门中年龄最小的人。依次类推,年龄大辈分低的人多是小门的人。
辈分大年龄小确实有尴尬的时候。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本博带着老婆孩子去千里之外的长兄家里过春节,侄女的女儿已经有四五岁的样子,而本人的孩子还在襁褓中,十个月的小婴儿。小孩子以人的大小来判断,让她叫小叔叔她不干,说什么他还不会走路,凭什么让我喊他小叔叔?
还是这个侄女的女儿,早在此以前,我出差拐到大哥家,让她喊我小姥爷,她说喊个叔叔还差不多,那时本博正当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也难怪,企事业机关的大院里,有阿姨无阿姨夫,有叔叔无婶婶,更没有阿舅的称乎。姥姥、姥爷的称谓是固定的。小朋友以貌取人,见了年轻男人都叫叔叔,见了女人可都是阿姨。不曾想,这位年轻人可千真万确是她的小姥爷。
机关大院里,人员来自全国四面八方,山南海北各地方的人都有。既有年龄大的人,也有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辈分不像千古村落里分得那么清楚,严格按照约定成俗的称谓来打招呼。
针对题主所发出的疑问,辈分大、年龄小,确实在某些场面有点尴尬。尴尬归尴尬,该怎么叫还得怎么叫,千万不能乱伦。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和伦理文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从古代传到今天的四大家族,也就是颜曾思孟,当然还包括祖师爷孔老夫子。这五个姓氏,从人的名字中间的那个字,就能判断出这个人是多少辈分的人。
人无论辈分大小,做人就要有个人样。做事必须认真,为人处世以诚相待。才能使个人在人生的短短几十年中,活得潇洒正派,受到人们的尊重才是最要紧的事,民间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留名与留声,要的可都是好名声。(原创于:2021/05/16)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大家好,我是小陈,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老家鲁西南地区,由于是儒家文化发源地,传统文化氛围浓厚,在老家排辈分就显得很重要。好多人也是享受着这种辈分高带来的自信!
我们家辈分不是很高,但是也不低。由于自己常年在外,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回家。每年大年初一串门拜年的时候,这个辈分论的就无比的清楚,因为我们那里拜年要磕头的,都怕磕错了头,尴尬。
记得有一年我跟我妈去一个邻居家串门拜年,由于他家有个80岁老太太,听说我是谁之后就很热情的握着我的手叫我二兄弟(我在家排行老二),搞得我一脸懵逼,什么情况?一个80岁的老太太叫我弟,当时我也没敢答应,就呆在那里支支吾吾。等刚出了人家大门我就很兴奋加疑惑的语气问我妈为什么?我妈理直气壮的说:"他们家辈分小,这老太太和你是一个辈,应该叫你弟啊"!当时我那个神气啊,哈哈!感觉自己就是高高在上了!
我还有个同村的发小,我们两个关系一直不错。他就比我小一辈,我每次去他家的时候看见他的父母就叫哥,嫂子。然后没人的时候我和我同学又是称兄道弟的,因为年轻人之间的辈分意识已经不是很强烈了,我们也不愿意那样去论,别扭的很。唉,感觉乱套了!没有办法,在我们那场合上还是很重视这个辈分呢,尤其是吃大席敬酒的时候,不能乱,有的人年龄很小,但是按照辈分也要坐到应该坐的位置。我们那里有句老话形容小孩子辈分大的话叫:人生的虽不大,但是却长到背(辈)上了!
唉!有的时候感觉辈分大,于上一辈人交流的时候就是在占人家便宜似得,但是我们那里就那风俗,辈分小也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只能接受而已!
感慨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啊!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一哥“俗眼看社会”之——
该叫啥叫啥
农村是个亲情社会,家族血脉承载着厚重的人文情怀,年龄大的叫年龄小的小叔小爷很正常,你应当高兴才是,如果说你的辈份较“免”,证明你家在这个家族中是长门,向上追是老大,多数是长子长孙一门才与此“殊荣”,过去大户人家,儿孙众多,长门的孙子与末门的儿子同龄或是小于长门的孙子的多的是,如此反复数代,辈份差异就大了,这是同一家族的。还有同村不同族、不同支的,如果你们几家辈份免于同姓人家,追到N年前,一般说你们这一枝是外地来的,投靠了本地同姓人家,又没有直接的族谱记载印证,就自动降下辈来,喊人家的祖先叔叔爷爷了,甚至有可能是人家的长工仆人,自是下人,人家认下这门亲给以活路已经是大造化了,还说什么辈份。不同姓氏之间的辈份也多有此因素在其中。邻村同门之间的辈份也多是不乱的,郑州附近郭姓老人有句俗话,“进了台郭、有肉有馍有酒喝”,意思是说周边的郭姓大都是从台郭这个地方搬出去的,先族把幼子一门留下,辈份长的很,外出的进门喊爷都不会错。还有个观音堂据说是蒋氏发祥地,有“天下九支蒋、跪进观音堂”之说,也是一个道理。
分享一下俗人家实事,祖父十七得大伯,四十八岁有我父亲(非一母),大堂哥比我父亲大一轮(12岁),父亲38岁时有我家幼弟,比大堂哥小整整50岁,半个世纪了,幼弟结婚时已经是满村多有人喊“花奶奶”了,弟妹有点茫然不知所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