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曹操那么阴险狡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帮他,投靠他?
狡诈,阴险,雄才大略曹操那么阴险狡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帮他,投靠他?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曹操那么阴险狡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帮他,投靠他?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从《三国演义》这本书来看,抑曹扬刘的痕迹还是很明显的,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歪曲宣传,比如朱元璋,明朝图像那么端装,而清朝像却那么夸张,谁真谁假难以辨别,但有一点,即不会那么漂亮也不会那么丑陋。
所以根据这样的逻辑就不难发现,曹操并没有人们宣传的那样丑陋,也没有当时宣传的那样完美,举个例子,曹操当时最贴身的谋士有两个,一个是有鬼才之称的郭嘉,一个是忠肝义胆的荀彧,在官渡之战危机关头,荀彧不但高瞻远瞩的劝曹操坚持就是胜利,同时也在后方协助曹丕守住大本营,防止背后有人偷袭。
后来曹操在朝廷取得稳定政权后,荀彧尽心尽力辅助曹操管理内政外交,只是曹操在后期才逐渐显露出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傲气,这时荀彧异常苦闷,最后在悲愤中郁郁而终,如果一上来曹操像董卓一样邪恶,依荀彧的耿直个性宁死也不会辅佐曹操的。
曹操的第二个污点是专玩别人的妻女,首先说那个时代娶多房媳妇太正常不过,刘备还没有怎么样呢就有了三房媳妇,长板坡遇难赵云就遇到他两个老婆,六十岁时还娶东吴孙权的妹妹二十多岁的孙尚香,所以曹操娶四房媳妇在当时真的不算多。
至于与别人的婶婶苟合,我认为是敌手故意献上意图乘其不备而杀之,结果被写成了霸占别人婶婶,如果是故意霸占,聪明的曹操自知理亏怎么不会有充足的防备?从差点被杀和损失爱将典韦来看,曹操是中了奸人之计。
郭嘉都愿意辅佐他
曹操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的治理下,兴修水利,魏国百姓安居乐业,士兵不打仗时帮助耕种,这个历史上都是有记录的,特别是曹操爱才如命,“绕树三匝,无枝可依”,不说好到哪里去,但起码比西蜀强一些,导致蜀国最后打仗兵将枯竭,也是西蜀衰败的原因之一。
历史是人写的,可以白也可以黑,但是事实胜于雄辩,比如朱元璋如果打天下时就那么吃相难看,相信不会有那么多能臣悍将愿意鞍前马后!因此我认为曹操前期的奸诈是后人描黑的!
袁绍、刘备都奈何不了曹操,说明曹操不会很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首先,我觉得这是个伪命题。
所谓的阴险狡诈,有很大程度上是民间艺人编造流传,《三国演义》在进一步加工而形成的印象,与历史上真实的曹操有很大的出入。
此外,作为政治家与军事家,我觉得阴险狡诈应该是一种出色的特性,在政治斗争与军事战斗中,这种特性非常实用且珍贵。作为同一时期的其他政治家军事家,或者降低一下标准,横向对比同一时期的其他名人。刘备曾投靠过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最后夺取了同为汉室宗亲的刘璋的益州,基本上他投靠的每一个人,都被刘备占去了不少的便宜,尤其是攻占四川,这应该也是阴险狡诈吧。孙权被称作有“勾践之忍”,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借储位之争,打击了一大批有实力的老臣,甚至逼死了丞相陆逊,这难道不是阴险狡诈么。可是刘备与孙权的评价很少会提到这四个字,而刘孙两人同样有很多人投靠,建立了三分天下的蜀汉与东吴,那么为什么要针对曹操提出这种问题呢?在我看来,这明明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因为,阴险狡诈与雄才大略之间并不矛盾,与建功立业也并不矛盾。曹操的雄才大略,使得有能力的贤才们纷纷投奔他,在他的手下能够充分发挥才智与特长,借以实现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而像吕布、袁术、刘表、刘璋、张鲁这样的君主,自己本身或没有才华能力,或没有雄心壮志,甚至二者都没有,因此他们并不能让自己的手下充分展示能力,发挥特长,在三国的舞台上尽情的表演,所以他们手下的人才很少,即使有也大多被埋没。
最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曹操这个人唯才是举。只要有能力的人他就会重用,不太看重品性道德之类的东西,这使得很多寒门子弟,或品行不端但能力出众的人慕名投奔他而去。曹操前后曾下过三次《求贤令》,这一点也同样造成了其手下人才济济的局面。
附曹操《求贤令》其一: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变得而用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其实曹操并没有那么阴险狡诈,三国演义和真实的历史差别还是很大的,古人智者也特别多,古人也都不是傻子,谁好谁坏也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么多人才都去投奔曹操,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曹操确实是一个可以投靠的明主,从袁绍手下的谋臣良将都背他而去的对比更显得曹操的英明。
1、知人善任,唯才所宜
唯才所宜是曹操的手下,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的评价。知人善任的说曹操,知道那些人是人才,知道这些人擅长哪些方面,和知道把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比如曹操手下的崔琰和毛玠,曹操知道这两个人是作风正派,清正廉明,就让崔琰和毛玠去管理曹操势力的选拔官员的责任。崔琰和毛玠也没有让曹操失望,选拔出来的人都是才德皆备的人才。还有曹操知道枣牴和任峻的性格是任劳任怨,就让枣牴和任峻二人去负责曹操的屯田制,而枣牴和任峻二人也没让曹操失望,让曹操的屯田制顺利的得到了贯彻和落实,从而让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食,有了很好的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的唯才所宜和知人善任。
上一篇:现在很多车企都在搞“家族式前脸”,你觉得哪个车企设计得最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