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大家都说《红楼梦》写得好,但我就是非常不喜欢,是不是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审美?
红楼梦,红学家,常识大家都说《红楼梦》写得好,但我就是非常不喜欢,是不是应该努力改变自己的审美?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所以,如果你喜欢文学,等你到了四十岁以后拿起这本书来读时,比你十多二十岁来读这本书,其感觉是绝然不同的。
有些书有些话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读的懂。才能体会其实质。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读书就和吃饭一样,有些人能吃辣椒,但有些人就一口也不吃。那你能强求不吃辣的人吃辣椒吗?显然强人所难了。
读书是成长过程中进阶最块的方法,它能让你以最廉价的方式获取最宝贵的财产和经验。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经过中华五千年的实践,这句俗语还是90%的得到了实现。
我一直信奉一个成语\"开卷有益\"。书都是有智慧的前人和有经验的成功人士的心得。不管是工具书还是散文,不管有没有你成功,有些书都值得一读。徜徉在书的世界里,总会发现你不曾涉猎过的知识。
但是知识这么多,书的种类纷繁,作者的质量参差不齐,那么应该怎么选择书呢?我平常总是选择自己喜欢的散文和喜欢的作者。如果需要特别的涉猎一些知识,我也会硬着头皮去读。
如果你不喜欢读《红楼梦》,那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种类,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参与回答。你不喜欢可以理解。我20多岁读《红楼梦》时,也是这样的。费劲读完后,真不如读《水浒》畅快淋漓。可到了今天60多岁的年龄,再读它时,感觉就不一样了。看似书中写的是四个家族的日常生活。其实那就是封建社会的缩影。感受最深的是,这部书里的诗词金句,语言金句俯拾皆是。一首《好了歌》已道透人生的一切不过如烟云过眼。读《红楼梦》,需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文学修养、生的阅历才能读懂。一点感受,敬请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红楼梦》的文学艺术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也可以说是举世公认的,因为它曾被翻译成英、俄、法、德、意、日等30多种文字。你非常不喜欢也是正常现象,就像玉石是好东西,但是也有人不喜欢玩赏;梵高是西方画神,但是在东方他的追捧就没有那么高的热度。
《红楼梦》第一回里有个词叫“芹意”,说的是有个人觉得芹菜非常美味,便认为是好东西,但是现实中肯定有不少人认为芹菜不是什么美味。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各人喜好不同。
从另一方面讲,你不喜欢《红楼梦》也不代表你其他方面的修养就差,只不过是你追求的兴趣方向不同而已。至于你需不需要改变自己的审美情趣,这个不能勉为其难,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职业性质、业余时间、审美天赋等方面来决定。比如你现在人某一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又何必纠结于不喜欢《红楼梦》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3.15晚会应有文化打假内容,文化打假应从《红楼梦》开始。
胡适对《红楼梦》的考据是以推翻中国历史为依据的,上过学的中国人都懂的。《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
四大名著之《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小说,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伟大之处是让没有历史常识,文学常识的名人窝头翻个现大眼。这样说有人会不太同意,没关系,要用历史常识,文学常识,人性常识等证据来说明一下。
先看看《红楼梦》书里自己带的100条历史常识:
门前蹲着两个大石狮子,宁国府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宁国府正面是五个东西走向的大门,这说的是中国大地上独一无二说的北京天安门。“主子和奴才”是清朝满人专用词语,明朝时期,太监称为“厂臣”、“内臣”,大臣统统自称为“臣”,并无奴才称谓。到了清朝,皇宫内的太监、侍女便自称奴才。贾宝玉的贾家大院天天张口主子,闭口奴才,这在大清朝的中国大地上只有一家,爱新觉罗家族的皇宫。
贾宝玉家大院有穿龙绣装的人物出现,封建社会规定绣龙服是皇家专用服饰,是皇帝和皇子才可以穿的。贾宝玉家过年祭祖里的描写:抱厦前上面悬着只有皇帝家才能挂的九龙金匾。贾宝玉家大院满院子跑太医,太医是干啥工作的?学过历史和会查字典的同学都知道。满院子跑太医的地方除了皇宫就是太医院。贾宝玉家大院到处都是进贡的用品,就连过年放的烟火也是各处进贡的。进贡: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给皇帝送东西称为进贡,皇帝给别人东西叫赏赐。
这些历史常识只要知道就可以了,不需要猜测和推理思考,历史常识都不知道的红学家应该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再看看汉语文学常识:
历史记载曹寅号“雪樵”, 胡周先生说曹寅有个孙子号“雪芹”,当然曹寅家族的家谱里找不到曹雪芹这个人。按胡周先生说法就是一个号:雪樵,一个号:雪芹,爷俩成哥俩。《红楼梦》书里说的明白,借林黛玉的母亲贾敏告诉广大读者,中华民族是百善孝为先的民族,中国封建社会历来有为尊者名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如果遇到与长辈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结果是曹雪芹老先生刚说完,红学家就让曹曹雪芹老先生自己打脸,曹雪芹对其爷爷曹寅的名讳从来不避开,《红楼梦》书里多次出现“寅”字。红学家这就是说曹雪芹老先生大逆不道,毫无孝顺可言。还装模作样在书里告诉林黛玉要知道为尊者名讳的传统。
上一篇:很多人没骑几天就换新车,爱车如命的摩托车爱好者,为何换车如此频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