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互联网时代,还有多少人会看书,你的家里还有书架吗?
纸质,书架,的人互联网时代,还有多少人会看书,你的家里还有书架吗?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互联网时代,还有多少人会看书,你的家里还有书架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国人历来缺乏读书的好习惯。互联网时代,能够静下心来阅读书籍的人是越来越少了,但读书的种子是不会绝迹的。爱好阅读者虽是少数,但在中华民族庞大的人口基数中,依然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书能治愚。读书能变化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书能益智。“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人的游历再广也是有限的,但书籍可以变有限为无限。天上地下,过去未来;大至宇宙,小至粒子;远古洪荒,梦幻仙境,要什么有什么。没有任何其他别的事情,能够比读一本好书会给我们更多的精神上的享受。
书能解忧。一册在手,尘虑尽消。你有烦心事,老去找朋友,朋友会腻烦。何况朋友之间犯口角、反目以至因而形同陌路者,也不少见。而书不会和你翻脸,只要你愿意,他与你就永远是“友谊地久天长”。一本好书是你永远的莫逆之交!
喜欢读书的人,是恒久的有福之人。青少年时代,物质贫乏,好书难求。每逢阴雨连绵之日、或是风雪交加之夜,全身心地沉浸在刚觅得的一本好书之中的快乐,至今思之,仍是那么地令人悠然神往而不可复得。
退休已好长时间了,仍常常光顾小区门口的大书店。家中的书架由简易的搁板式书架,升级为带有玻璃柜门的书橱了。一些不看好的过时书籍,逐渐被剔除。新的品种,不断地添加在书橱中,渐渐地又没地方存放了。
入夜,城市停止了喧嚣。放下窗帘,在静谧的灯光下,翻看着白天刚买来的新书。我在寂寞的人生旅途上,为自己找寻新的、不弃不离的伴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近日,我的一位学生家里刚装修,因为装修时间长,所以在暑假期间,他们全家搬出去租房子两个月。
现在装修好了,又搬回原来的房子。因为装修后,家里需要重新添置家具。
这时,家长对我说:“我们不打算买书架,因为现在谁还看纸质书呢,都看电子书,所有的笔记都可以在电子书上完成,省事儿简单。我以前看的书都过时了,正准备捐出去处理掉。”
我听了,觉得有些意外,这是位知书达理的家长夫妇俩都接受过高等教育,从事金融行业,家庭收入高。虽然现在电子书很普遍,但是传统的纸质书是不可缺的。
首先,虽然现代知识更新得很快,但是有些经典版本,无论是文学、还是专业书不是可以随便在网上找到,尤其翻译版本。有些名著的翻译版有好几个,往往是旧版的翻译比较符合原著精神,这是现代翻译家无法做到的,所以这类书值得收藏。
其次,纸质书有着特质,它的书香油墨味是电子书不可代替的,虽然现在科技发达,但手捧一本书的感觉和看电子书的感受完全不同,有可能的话还是保留书架。
虽然各家有各家的实际情况,我只好婉转地说:“家里有个书架,也是提醒孩子要看书,对营造家庭的阅读氛围还是很有帮助。如果你觉得市面上的书架不好看,就和孩子们一起做一个,也很有意义!”这位家长听了我的话,想了想,点点头,并没有表态。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娱乐资讯的获取也越来越方便。各种感官上的诱惑挤占了人们大量的闲暇甚至学习时间,以至于人们似乎都觉得没有时间看书了。书籍在人们心中的存在感也逐年降低。
然而理智的人们都认识到,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类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大学出来,如果不继续学习的话,用不了两年,学校里教的知识就可能变得陈旧落后了。而别人能紧握时代的知识脉搏,你却不能,那么被对手淘汰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此外,职业生涯中,拥有多领域知识的人比起知识范围狭窄的人,在处理问题时,会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相互联结,形成一个整体。仿佛有多个触手的章鱼一样,从不同的方向去把握辩识物体,然后形成最有效的方案,决定是去吃掉这个猎物还是绕过这个障碍。因此,仅从生存角度来说,多看自身行业外的书籍都是很有必要的。至于娱悦身心、陶冶情操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看书不一定得看实体书。互联网时代,一切讲究效率。电子书籍既方便又环保,其实更值得推广。
至于书架,我家倒是没有,但我并不因此就不看书。我看过的书都放在纸箱里,随便堆放在房间的某个角落即可。书架的价值在于方便找书,使房间有序美观,并不能使书籍增值,更不会使房间的主人自动满腹才气。
相比书籍整齐地收藏在书架上,我觉得它们更愿意自己被人们细细地翻阅过,而不是摆在书架上作装饰物。
作为一本书,也只有和读者的灵魂交流过,才算是真正履行了作为书籍的使命。
作为一个人,如果不喜欢看点书的话,想必灵魂也会变得日渐乏味吧?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1
我家没有高大上的书架,但书是一定有的。每年用于买书的帐单占了除柴米油盐以外不少的比例。现在的书又较贵,都是“精装”的。记得一本《给忙碌者的天体物理学 》,在得到APP上买的,就好几十块,而且还是一本窄版的“小书”。《生命是什么》一本薛定谔的,一本王立铭的,都买了要百八十块。而在上大学的儿子那里占比更高,他的主要消费除了吃喝,就是书了。买书毫不手软,参加一次书展,五百的赞助没够呢,幸好拿不了了。当然他网上也看书,大多是网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