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今天临时想起来的一个问题,古时候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垃圾,古代,都是今天临时想起来的一个问题,古时候的垃圾是如何处理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当时文明程度不高,社会普遍焦点都在生存、温饱、致富上,没有心思花在这个地方
2、当时生产水平及其落后,以农业生产为主,产生的农产品垃圾是宝贵的“肥料”,至于布、金属等都是舍不得扔的,会回收加工变废为宝。至于当前困扰我们的塑料产品都还没有。所以不会引起重视
3、至于人口密集的首都、或集市,也就集中埋掉,很容易降解对环境影响很小
垃圾处理、人口控制、气候变暖、近视眼、等等都是以往古代没有,因为社会发展所新生的问题。
希望大家一起保护环境,为子孙后代着想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不去查阅资料,仅凭个人主观猜想一下!
古代没什么不可降解的垃圾,没有橡胶,没有塑料制品,少了这些个东西,别的垃圾就不足为虑了。无非是一些生活用品,剩饭剩菜,破旧衣服,旧家具之类的东西。
剩饭菜喂猪,衣服做抹布,家具当柴烧,想不出来还有别的什么东西!连粪便都有人收走去种田,还有什么是处理不了的呢?
发现石油之前的人类,再怎么霍霍,也不会再地球上留下什么抹不去的痕迹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古代人的垃圾都是能够被充分降解的,而且在古代的时候,不管是在哪里,植被覆盖率都很高。所以,古时候的空气质量非常好。即使古人们焚烧一些垃圾,也不会对空气造成太大的负担。而且,古代人焚烧垃圾也都是非常讲究的,每个村子都会有专门焚烧的地点,他们会在一个地方挖一个大坑,然后,整个村子的垃圾都会投进那个大坑中,等积攒到一定量之后便集中焚烧。
所以,对于古代人来说,虽然他们没有非常先进的垃圾分类技术,但是对于他们来说,产生的垃圾非常单一,集中焚烧就已经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了。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在古代人口没有现在多,无化学工业,纸也是后来蔡伦发明。老百姓惜纸敬纸,一年收成入屯,杆荚当柴火煮饭无遗留,排泄物也充作有机肥用于肥田。整个环境处于良性的生态循环,故青山绿水无污染。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国从古代开始就十分重视垃圾的处理。在殷商时期就已经有了排水管道。
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一般就是垃圾填埋,填垃圾的坑有自然坑和人工挖掘的坑,科考人员在科考时发现过一些实物垃圾和垃圾坑的灰烬,说明古人不仅进行自然填埋,还会将垃圾燃烧后填埋。另一种就是粪便归田,一些农书中也有记载,在3000年前的商朝,就有将粪便倒入田中利用粪便施肥。
唐朝的时候还有专门以回收垃圾为业的商人,宋朝还有因争夺垃圾资源上了衙门打官司,到了明清时期,回收垃圾形成了产业化,将垃圾分类出来各取所需,用来制作其他东西,将垃圾变废为宝。
不过到了清末,垃圾处理变的随意,垃圾甚至扫到街头,堆积如山。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国古代垃圾种类单一,基本上只有生活垃圾和粪便。不像今日这般有着那么多有毒、有害垃圾。我国自古以来就对垃圾管理十分重视,也体现出了超高的管理智慧,对今日也有着借鉴意义。 一、专职部门管理
我国古代早期的环保部门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有学者认为舜帝创设的“虞”是最早的环保部门。周代将其进一步细化,分为了山、林、泽、川虞四个部门,统一由地官司徒领导。秦汉时期,改设少府,三国之后又恢复“虞官”之称。唐至清,均设虞衡司,即“虞部”。
二、法治管理
商朝城市已颇具规模,此时已经出现针对倾倒垃圾的法治管理。《韩非子内储说》记载,“殷之法,弃灰于道者断其手”。也就是说市民在街道上倾倒垃圾会被断手。 秦朝时,则会在人脸上涂墨,被称为“黥”。
唐代,城市规模极大,对于垃圾倾倒管理十分严格。《唐律疏议》规定了针对随意倾倒垃圾以及有关部门不履行职责一样的处罚。二者同罪,都会被处以杖六十的处罚。
三、循环利用
我国农田肥是使用在商代就开始了,于是厕所和家畜的单独舍饲也随之出现,方便搜集粪便用于肥田。
唐代出现了职业清理垃圾和粪便的人。河东人裴明礼,通过垃圾回收利用,积累千万家产。长安罗会以挑粪作为职业,也成为富人。
南宋也有专门清除收集粪便,贩运到农村卖掉的人。记载见于《梦梁记》。
明清时期,粪土贸易已经相当成熟。乾隆时期来访的英国使团还专门在其《英使谒见乾隆纪实》中记录我国民间粪便回收利用的场景。
上一篇:你有这样一个让你对她(他)说晚安的人嘛?现在还有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