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江浙有什么优势?为什么历朝历代几乎都是全国最富的地方?
江浙,浙江,地区江浙有什么优势?为什么历朝历代几乎都是全国最富的地方?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教育。江浙一带,自古教育水平高,代代出人才。
此外江南经济好,田产高水利便,人口自然多。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江浙的优势是快速便捷的漕运和盐运,特别是唐代以后,明清二代达到高峰,民族资本主义进入萌芽,促进了江浙制造业、手工业及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占据国家税收的一半以上,所以江浙在经济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其中扬州、苏州、杭州是三个关键地区,大量徽商、晋商也云集这三个地区,形成了早期的资本市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邀。 江浙千百年来,都是繁华之地,引人钦羡。民间有俗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见,江浙之地,富庶之名古已有之。而实际上,江浙一带在古代,“卑湿水热”,不是善居之地,比起关中,中原等沃野千里,并没有什么优势。
而且,江浙地区并不是历朝历代全国最富,江浙一带,稳坐最富之地是从南宋开始,此后一直领先,天下灾荒动乱时,江浙依旧保持繁华。而到达南宋高峰前,江南从东汉孙吴开始积累,经过衣冠南渡,六朝富庶,江浙民间富庶。至唐安史之乱,中原人物离散,尽奔东南,江南迎来大发展,烟花扬州举世惊叹。
三国以前,本来江南瘴气横行,水土粘重,文化落后,不适合居住。世事无常,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江南人通过努力打造出了千年繁华,让人称颂。综合分析江浙优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
1.政局稳定财富积累。江浙繁华,始于六朝。六朝时期,北方战乱频繁,极大的破坏了经济基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遗老失贤。而这一时期的江浙,政局稳定,汉人王朝虽然弱于开疆拓土,但是善于守成自固。到了隋唐时期,北方洛阳,西安都恢复了元气,但当时京洛之地的粮食已经由南方支援了。安史之乱北方是主要战场,兵荒马乱,北方元气再次毁于一旦。两宋时,汴京全国商贾云集,人口百万,靖康一难,汴京被洗劫一空,江浙一带再没有对手,时传“苏湖熟,天下足”。
2.人口技术大量聚集。古代社会,人口和耕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耻,三次大灾难,导致北方士族百姓纷纷抛家舍业,渡江南逃,主要是目的地就是江浙一带。人口和手工业者的大量聚集,促进了当地耕地的开发和农耕技术的提高。北方原来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大批的劳动力的缺失,也使得北方中原之地,逐渐落后于江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江浙地区富庶繁华,就在于人口的兴盛,北方的没落也在于人口的流失。
3.地理优势逐渐凸显。江浙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粮食作物一年三熟,其他作物种类繁多,江河湖海纵横水产丰富,这些条件都极大了满足了江南人口繁衍的需要,反过来,人口繁衍生息提升了改造当地自然条件的能力。此外,古代运输主要看河运,江南地区水路发达,促进了贸易的发展。特别是唐宋以后,海运大规模开发,海外贸易兴起,江浙临海,海上丝绸之路众多出海口,都在沿江沿海。物产的丰盛,交通的便利,手工业发达与海外贸易互相促进,也就造就了富庶的江南。
4.经商勤劳氛围浓厚。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决定江浙地区富庶的,还是江浙地区人们的勤劳和头脑,所以江浙地区最大的优势,就是浓厚的商业思维和勤劳苦干的精神。古时,特别是隋唐以前,江浙地区,暑瘴横行,交通不便,条件恶劣。后改造河流,开垦土地,变劣势为优势。江浙地区的人们,头脑灵活,具有商业思维,将农产品,手工产品与北方,海外进行贸易,逐步积累了民间资本,技术基础。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原创文章]为什么江浙自古就鱼米之乡、富甲天下?
中国历史上经济重心转移,一次是关西平原向更加富饶的中原地带(洛阳、开封)转移;第二次是三国、东晋开始中原向东南江浙一带转移。
江浙一带(江东)自古繁华,是国家税赋中心,能够支撑整个国家日常运转及战争支出。唐末黄巢之乱,本来不至于伤及帝国根本,但黄巢大军往东南方向行进,一路破坏,大唐东南管理根基动摇、导致帝国土崩瓦解。
三国、五胡乱华、东晋连续百年的大规模战乱,使中原人口大量往江东避祸,带去了中原科技和文化。
东汉末年黄巾作乱,中原千里无人烟,国家人口锐减,大量中原人举家南迁避祸,带去北方技术和文化,使得汉族人口超过少数民族并进行同化。
至三家归晋,魏国人口约五百万;蜀国约一百万;吴国约二百余万,占据全国人口四分之一,应该说完成了对蛮荒瘟瘴之地的改造。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使得北方遭受更大规模破坏,北方汉人几乎被杀绝。东晋南迁后,江东已经取代北方经济中心的地位。有些人认为南方是南宋才成为经济中心,这是错误的。
南宋自从越南引进水稻后,一年两熟,已经能凭借江东富饶之地养活天下人。明之所以亡天下,不是因为天灾、流民,江东的粮食完全足够,明朝缺的是把粮食运往西北的银子(运费),导致亡国。
东晋开始,江东经济发展就超过了北方,至隋唐,扬州已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城市,隋炀帝三下扬州,就是为笼络人心,令当时看不起北方的江南士族归心。
唐朝时期,关西土地已经养不活国都大量官民和军队,因此迁都洛阳,依靠大运河、洛水转运江东粮食。到唐末藩镇割据,江东富饶之地仍听朝廷命令,有钱粮在手,帝国生存无忧。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