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人推测西邑代指夏朝,而根据研究西邑就是唐邑,唐国不是陶唐氏后裔吗,跟夏后氏有什么关系?
大邑,问题,史记有人推测西邑代指夏朝,而根据研究西邑就是唐邑,唐国不是陶唐氏后裔吗,跟夏后氏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问题补充:
有人推测西邑可能代指夏朝,而根据研究西邑就是唐邑,唐国不是陶唐氏后裔吗跟夏后氏有啥关系?
西邑疑即唐邑。《礼记》《缁衣》引《尚书》逸文尹吉说,「惟尹躬先见于西邑夏。」殷代有几个重要城市,首都大邑商在中央;东有亳土,为殷之旧都;西有唐土,为夏之旧都。除首都大邑商外,于唐土亦作大邑。因其地正在殷都的西方,所以又称西邑。
卜辞或贞帝兹邑,或贞帝唐邑。兹邑为殷之首都大邑商,唐邑为西方重镇西邑唐。因其为东西两大重要城市,所以要特别贞卜,帝是否要给它们带了灾害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商代出土的甲骨文对西邑相当忌讳,当成一种祭祀的对象,好像很怕什么!
《禮記》《緇衣》引《尚書》逸文尹吉說,「惟尹躬先見于西邑夏。」
目前传世文献中最早记载夏朝的就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一段文字就提到了商汤“败西夏邑“
商周是不直接称“夏朝”的,而是称“有夏”(族名、国名)或者“西邑夏”,“西邑”(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
而夏邑却在夏启成夏以前就存在了,西夏邑也称三帝一都
从《今本竹书纪年》可以看到:
帝禹:“帝即位冀”、“六月金雨于夏邑”。
左传记载的夏虚也在晋南,方位晋南,是虚地,非实地。
所以西邑夏在唐国未必,而且夏建唐邑时(夏的都城一直在迁移)到商建唐邑时中间己隔七百多年了,沧海桑田事过境迁了!
从《尚书-五子之歌》的历史记载看,太康的时候,国都就已经在洛水一带了,而不是失国后才到洛阳的。
从近年的考古发现看,西"陶 ,尧"古音应该是相同的,陶寺也出土了一个怀疑是尧的字,估计陶寺不是唐邑就是尧的办公地点或者陪都!
甲骨文中有“作大邑于唐土”。是因为为了武力镇压下土方的反抗。而先一个唐邑早就有了。应不是原址修的。
商人自称“上国”(商通上),贬称敌对的夏为“下土方”。周人以“夏”字来称呼以减轻贬义。山西乡宁简称"鄂”,通鳄鱼的"鳄",据说上古有鳄鱼的缘故!
而土方的土是土龙是鳄鱼,甲骨文中的方是图腾加方国,禹父鲧是鳄鱼,禹母有莘氏修己是蛇(己是蛇,莘是草,草里蛇也。修己是蓝头黑体的母蛇)
夏姒姓是女加己。
甲骨文商人自称“大邑商”、“大邑”。因为商人之所以叫商人就善于经商,看到比较大的都市就羡慕的用大邑来称呼。用西邑夏称呼夏是很正常的。表示对敌人的不屑,直接称西邑也很正常。
但因为是前朝,还是要进行一定的祭祀活动,心里面还是楚楚的。所以,对夏是又爱又恨又忌讳。在甲骨里就透露出来。
那么排除“夏”这个可能后世才出现的称呼,就会发现“西邑”其实早就出现在了甲骨文中了。一个方面就证明了夏(下,西邑)的存在
遂公盨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及德治的文献记录。证实了大禹及夏朝的确存在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享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沬 贵)唯德,民好明德,寡 顾 在天下。用厥邵 绍 好,益干 懿德,康亡不懋。孝友,吁明经齐,好祀无 。心好德,婚媾亦唯协。天厘用考,神复用祓禄,永御于宁。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唐国先是商朝灭亡豕韦国(下土方)后给夏孙甲养龙却养死了御龙氏后人(帝尧的后人也是陶唐氏)
等到后来周成王灭亡唐国,又将唐国封给了弟弟虞,唐叔虞也就是晋国的始祖了。中间兜兜转转换了几波人了。当然原来的夏后氏早不知奔逃迁移到那里去了!
而且夏也是黄帝之后和陶唐氏也是血亲。
《史记,夏本纪》鲧之父日帝颛,颛顼之父日昌意,昌帝之父日黄帝。
《山海经,海内经》“颛顼五世而生鲧”
菩儿总结下
西邑应该是指夏,西邑应该在唐土(唐尧),而这个西邑和唐邑应是一个邑两称呼,建立王朝朝的时候总不会马上迁都,夏的早期都城应该在唐邑,山西南边,慢慢迁到河南。
唐国,中心在今山西省翼城县、襄汾县一带。正好陶寺在其中,应少康复国时的发生地。
陶唐氏是商后来才被封在唐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悟空小秘书邀请。题主所提到的西邑问题,我在头发的文章有两篇提到,可以算也有一些研究。现在,根据我的认识,回答你的问题如下:
一、问题的起源
西邑,在卜辞中有记录。1959年,胡厚宣在《历史研究》发表《殷卜辞中的上帝与王帝》一文,谈到了西邑为唐邑为的观点。题主所附的背景资料就是胡厚宣在该文中的一部分,蔡哲茂先生在2016年《中国文化》发表的《夏王朝存在新证说殷卜辞的“西邑”》一文中有引用这些内容。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看胡厚宣发表在《历史研究》上的原文就知道,他的这个观点是建立在推测卜辞中的唐邑在山西这个基础上的。而晋南有夏墟之称,又有说是陶唐氏居邑的说法,所以题主才会产生唐国跟夏后氏有什么关系的问题。因此,题主的问题表面包括两个大问题,即:第一,西邑是唐还是夏的问题。第二,唐和夏后氏关系的问题。其实,这里面还隐含着一个更重大的问题,那就是先秦史年代框架的问题。
二、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来看,胡厚宣把西邑视为唐邑的观点并非一种有影响力的观点;而把西邑看成夏的学者,其实更多。
从传世文献的来记载来看,夏与西邑的联系是明确的。如《礼记·缁衣》引《尹诰》说:
惟尹躬天,见于西邑夏,自周有终,相亦惟终。
随着清华简的面世,我们对《尹诰》的原文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知道这条文献与夏商之战有关。清华简《尹诰》原文作:
唯尹既及汤,咸有一德。尹念天之败西邑夏,曰:“夏自绝其有民,亦惟厥众,非民亡与守邑。厥辟作怨于民,民复之用离心,我烖灭夏。”
“西邑夏”又可简称“西邑”,如清华简《尹至》说:
自西烖西邑,戡其有夏。
从这些文献来看,西邑就是夏可说是非常明确的。至于甲骨文中的西邑,蔡哲茂先生的文章比胡厚宣的研究又更进了一步,根本的优势在于蔡哲茂先生有新出的清华简可以利用。他在这篇文章明确指出,甲骨文的西邑可以被祭祀,也会作祟为害,是具有神灵性质的。并由此结合清华简的记载指出,甲骨文中的西邑不是地名人格化,而是指夏王朝的历代亡灵。
上一篇:总出汗,一动弹就一身汗,特别是头特别乐意出汗,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人能告诉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