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小麦根腐病和茎基腐病该如何预防?
小麦,土壤,麦根小麦根腐病和茎基腐病该如何预防?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3、播前拌种
播前拌种是预防根腐病一种很有效的措施,可用多菌灵、福美双、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等,一般都是和杀虫剂一起拌种,既能防虫又能防病。
4、合理施肥
从底肥开始,不要过度的追求某一个含量的元素,比如过度追求氮肥,要合理施肥,除了氮磷钾外,中后期可补充中微量元素,另外,有农家肥的,结合农家肥施用,效果更好。
以上4点是预防措施,有人会问了,如果田间已经发生,该怎么防治?
针对已经发生根腐病的地块,可以购买一些杀菌剂,比如三唑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多菌灵等进行喷雾,除此之外,小麦因根腐病导致的弱苗、发黄现象,可以在喷施杀菌剂的时,加入一些磷酸二氢钾以及芸苔素进行缓解。
综上所述,小麦根腐病要以预防为主,如果后期田间已出现根腐病,尽量在发病前期进行防治,越早防治,小麦产量受影响越小,希望大家在种植过程中,多多注意。
小麦茎基腐病,与纹枯病存在明显不同。它是一种由多种镰刀菌和根腐离蠕孢菌侵染引起的土传性病害。经山东农业大学于金凤老师在夏津取土样后鉴定得知,假禾谷镰刀菌是我地小麦茎基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且田间持菌量极大。这种病菌属于不完全营腐生型病菌,在还田的玉米秸秆土壤里以休眠孢子的形式来存在,但是并不侵染玉米,所以与玉米的茎基腐病也完全不是一个致病菌,证明该病菌只对有小麦专属侵染性。
虽然这种病菌腐生性极强,首先侵染小麦衰败的胚芽鞘,但由于此病菌也有一定的寄生性,当小麦遭遇播深或盐碱环境时,生长不利,病菌变开始侵入地中茎与分蘖节的连接处或根茎连接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继续往里侵染,在浇水或降雨后可加速侵染。今年发病早发病重就应该与2月中旬的那场降雪有关。
由名字可以看出来,这个病害主要症状是小麦土里埋着的这部分麦杆先感病逐渐变色腐烂,导致早期死株晚期白穗的这种病顾名思义叫小麦茎基腐病。
这个病害在我地最常见的发病规律是:返青期至起身期侵染但地上部不显症、拔节至孕穗期爆发流行使植株出现黄叶或死蘖、齐穗至灌浆期大量死亡导致枯株白穗。
由于我地小麦播前包衣率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个病害苗期几乎不发病,继而不影响出苗,以至于出现前期麦子很好老百姓放松警惕,根据土壤质地、复种指数等因素的差异,发病时间略有不同。有的在浇完年后第一水后开始显症,有的在第二水后开始显症,有的在喷完除草剂后开始显症,显症后麦苗开始陆陆续续出现干尖、黄叶甚至死苗现象,老百姓才开始发现并重视,在不了解真正原因时,有的说浇水撒完肥料后开始出现问题而怀疑肥料问题、有的在喷完麦蒿除草剂后开始出现问题而怀疑除草剂问题,还有的怀疑麦种问题等等,造成了不必要的农资纠纷。
现在多数的百姓在植保认识上还没有形成“防重于治”的观念,在早期根本不重视,待地上部出现症状后,病菌对小麦的茎基部的侵染已经从最外层的叶鞘蔓延至茎秆的维管束,这时大家却在纷纷喷药,但是为时已晚,已经错过最佳防治时期,用药防效不佳。
这个病害在我地发现到重视时间并不长,仅仅四五年时间内从点片局部发生已经发展成接近普遍发生的地步。整体来看,新盛店、白马湖以及苏留庄北部发病早、发病重,主要原因是水、土盐碱化导致植株不壮是主要因素;但是自去年开始在郑保屯、雷集、东李等水土相对偏好的非盐碱区也开始出现发病麦田近几日调查得知,全县所有乡镇已经普遍出现茎基腐病发病田,而原先发病早的一些乡镇目前开始出现严重发病田甚至绝产田。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初步认识了这个病害,那主要发病因素有哪些?为什么有的与地邻一背之隔有的厉害有的轻?下面我们就聊聊这方面的问题:
发病原因:
1、复种指数增加,茬口越来越老,同时年年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的大量还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但是土壤内的半营腐生菌年年积累,呈几何倍数式增加,导致田间持菌极大;
2、年年旋耕,深翻地块较少,导致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小麦根系下扎受阻导致弱苗,且经旋耕搅拌后的秸秆土在形成的耕层土中菌源浓度极高,小麦茎基部被这种菌土所包裹,感病几率大增;
3、施肥观念与方式逐年走偏,导致年年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尤其是劣质氯化铵以次充好现象比较普遍,而农家肥、有机肥的不重视以至于使土壤与地下水遭到污染,越来越多的土壤出现酸化、板结、盐渍化、盐碱化等现象使小麦生长产生严重不良;
4、小麦全程机械化已经基本普及,但很不成熟,尤其在整地、播种环节作业质量低下现象很普遍,秸秆粉碎不良、秸秆抛撒不均匀、播种过深等现象屡见不鲜,非常不利于形成冬前壮苗,在遭受冻害、病害与药害侵袭后生长更弱,给茎基腐致病菌的侵染创造了高度有利的条件;
5、小麦除草剂使用量年年增加,尤其是麦田禾本科杂草除草剂的使用要求规范性极高,使用时期、施药时外部环境、小麦品种与田间长势都有密切关系,稍有不当便会使小麦生长受阻,此期间也给该病菌的侵染创造了有利条件;
6、由于我国对该病害研究比较晚,对该病的病级划分甚至还没有统一标准,不像锈病、白粉那样有深入的研究与积累,所以种质方面严重缺乏抗原,所以目前市面上缺乏抗茎基腐品种;而小麦品种单一化种植现象比较普遍,济麦22、山农22或此类血缘的品系连年种植,使田间致病菌对主流品种具有优先适应性,也是发病趋势渐广的一大因素;
综上所述并结合实际调查得知,旋耕的比深翻的严重、盐碱地比好地严重、播深地块比浅播地块严重、秸秆量大的比秸秆量少的严重、除草剂使用不当的比不用除草剂的严重、瘠薄地比肥沃地严重;同时还发现浇水早的严重可见土壤湿度增加也是一大因素,但是后期调查中发现有些麦田中地势高持水量低的局部有时枯株白穗比地势洼的湿润区域还多,可见干旱条件下该生长受阻,病菌仍然有利侵染。
摸索与研究:
在目前缺乏抗性品种的现实情况下,筛选高效的药剂和防药方法是稳定或延缓茎基腐病发病趋势的必要保障。金秋仟村技术部采用不同药剂分别在小麦返青期和拔节期采用喷雾、喷淋方式防控该病,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和处理方式对该病的防效存在显著差异。喷施20%恶霉.乙蒜素加30%苯甲.丙或45%戊唑.咪鲜胺同时混入芸苔素内酯与氨基酸叶面肥防控效果相对其他成分的处理要相对好一些。喷淋比喷雾的施药方式要好一些。
另外经过金秋仟村技术部多年试验小麦播种前用足剂量的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咯菌腈等成分加芸天力的药剂拌种,可以显著控制小麦前期茎基腐病发病率与发病时间,但其控制效果会在灌浆期逐渐降低,表明小麦茎基腐病病菌在苗期后可继续侵染小麦。(总结发现戊唑醇对该病致病菌的抑菌活性较强,但包衣后会对发芽与出苗有一定抑制,这种抑制会在出苗后逐渐消失,并不会减产,因其的抑菌控病活性较高反而会增产)。
上一篇:为何三国时诸葛亮在赤壁战会叫关羽去追杀曹操?而不是别的将领?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