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老师提桶在学校门口帮学生卸妆,人民日报呼唤惩戒权切莫“吹毛求疵”,对此你怎么看?
老师,学生,学校老师提桶在学校门口帮学生卸妆,人民日报呼唤惩戒权切莫“吹毛求疵”,对此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反而你整天把精力都用在化妆上,学习成绩一路下滑日落千丈。你打扮的再怎么漂亮,不但会得到学习好同学的瞧不起。而且在以后的社会大舞台上,想找到一定的立身之地都是比较困难的。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将来找对象也只有找个和你本人一样的角色。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作为女学生的家长应该积极的支持和配合学校和老师这个作法。那个学校和老师都不会来害我们的下一代,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学生在校的任务就是学习。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是总有一小部分对学校管理学生规章制度视若网闻。总是用自己错误的思维,来批评学校的正确管理方法。不论任何人都应该支持正义,把正气提上来把邪气压下去。
这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个回答,纯属个人观点。不足之处,请大家评论。
谢谢悟空您的邀请。
感谢广大网友们的阅读和评论。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民日报说出了当今教育的诟病,确实太过于吹毛求疵,既要对学生惩戒管理,又对于惩戒的界线太过于微妙,一方在推,一方在罚,这种对于教育的要求自然让教育有了矛盾之处,其实对于老师提桶在校门口帮女学生卸妆一事来说,并没有不妥,只是这件事情被网络化以后,有人觉得这种行为是对青少年,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造成的伤害太大。
其实正因为是处于叛逆期,如果不严管的话,反而对于这些女中学生来说,是最大的不负责任,如果说用讲道理的方式解决,早就解决了,也用不着老师站在校门口这样做了,这也是对于教育负责任的一种迫不得已的做法,所以说不要觉得老师这样做伤自尊之类的话。
自尊不是说这样做就伤了,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教育学生很正常,并没有什么所谓的伤自尊的话,当今社会的一些攀比来说,还是特别严重的,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多多少少都有种攀比心理存在。
而对于女孩子来说,化妆和穿着攀比最严重,好像这种彼此之间的攀比才能刷出来存在感,而这种攀比对于未成年女孩来说,那是很可怕的,不要小看这种化妆,会让她们有时候越走越远,化妆穿着不是说那么简单,那是需要经济作为依托的,有些家里给的那点生活费还真不够买化妆品和衣服,而一旦迷上了这些,就怕有时候走了歪路,被有些异性所骗。
这是很可怕的事,对于这些未成年少女来说,有时候造成的伤害就不是说老师给提桶卸妆那么简单了,所以说作为孩子的家长,一定要想想后果,不要觉得老师的行为伤害了孩子,而想到那些后果的话,怕是得感谢老师曾经这样做过,才挽救了孩子没有走上歪路。
人民日报也是站在大众的角度来点评这件事情,所以说不要对待这件事情再过于扩大化,老师教育学生,方式方法有时候难免会不能让所有人理解,可是只要出发点是好的,是真正为了孩子的教育负责任,就要支持老师,要理解老师的难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人民日报立场是公正的,对正确价值感和社会观具有引领作用,结合这件事谈谈我个人看法:
老师校门前给学生卸妆会伤害学生自尊心?
这种观点很可怕,表面是尊重人权,实际是放任主义。学生化妆不符合中学生行为规范,更不利于学生学业和成长,学校和老师纠正是为了孩子好。老师强制学生卸妆都会伤自尊,那么以后不写作业,学校打架偷东西是不是也不能管了,会不会伤自尊。
学生不能过分保护养成玻璃心,走向社会他们发现更现实和残酷,谁会给保护?
“棍棒”底下不会成材,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在我看来成不成材不重要,最起码要成人。父母花这钱供着读书,不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就是不孝顺。另外,学生一分钱没挣,花着大把钱买化妆品,这就是“败家”行为,如果攀比成风,父母满足不了高昂化妆品支出怎么办?偷,抢,亦或......
现在孩子不好管了,家里溺爱,孩子任性,老师说不得骂不得,当然更打不得。但人每个阶段都有逆反心理每个阶段都有,不管教一样有逆反心理,学校既然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那么有权利也有义务管学生,帮他们梳理正确价值观,逆反一阵也会过去了,切不可因噎废食。
师也,传道授业解惑也
老师不只是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不能只盯着考试,更多是的是教会他们做人道理。
相信贵州这所中学不止一次要求不准学生化妆,有用吗?靠说教是没用的!既然想管好学生,那就赋予学校有一定惩戒权。门前卸个妆惩戒不同于体罚和侮辱打骂,也不是故意针对某个人,不至于吹毛求疵的批评,相信绝大部分家长不会有意见的。
最后,如果家里没矿就别惯孩子了,普通家庭孩子想“跃龙门”在没有比上学更公平的了。学校和老师严格一点孩子才能保证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有朝一日考上好大学还应该感谢他们。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个人比较赞同人民日报的看法,因为它切中了问题的要害。
特别是对惩戒权的看法,用“吹毛求疵”来形容还算很客观了。当下,即便提倡给老师惩戒权,但真正敢使用者寥寥无几,大部分老师还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饭碗要紧。这真不能怪老师,不是他们不想管学生,而是不敢管。一方面惩戒权和体罚没有明确的界定,弄不好就会被学生或家长举报,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此前那位因用书本抽打逃课学生而被家长举报后被处罚的老师,她的行为到底是惩戒还是体罚呢?另一方面,当下部分家长太护短,学校又怕担责,老师就是想管学生也要衡量一下现实,难免会畏首畏尾。
上一篇:谁愿意分享你的书架书籍名称?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