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一些老一辈歌唱者几首歌就成为歌唱家这一现象?究竟唱多少歌才能成为歌唱家?
歌唱家,声音,规格如何看待一些老一辈歌唱者几首歌就成为歌唱家这一现象?究竟唱多少歌才能成为歌唱家?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一些老一辈歌唱者几首歌就成为歌唱家这一现象?究竟唱多少歌才能成为歌唱家?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谢谢邀请。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而且在国内争论了几十年。其实,说老一辈歌唱者凭几首歌成为歌唱家这话并不符合实际。因为老一辈歌唱者演唱的歌曲也并非是每人只有几首。从一些音乐平台上得到的统计数据是迄今为止,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老师演唱过160多首歌曲,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兰英老师演唱过近百首歌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胡松华老师演唱过的歌曲也是近百首,如今这几位老一辈歌唱家皆已年过八旬,演唱歌曲数量不会再增加太多。
人们通常所说的老一辈歌唱家每人唱的那几首歌,是指那些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经久传唱,富有民族特色和鲜明时代烙印的歌曲。比如李双江老师的《北京颂歌》、《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挑担茶叶上北京》等;郭兰英老师的《我的祖国》、《绣金匾》、《南泥湾》等;胡松华老师的《赞歌》、《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嘎达梅林》等。这些歌是他们的成名作或者是代表作。到了阎维文、戴玉强、宋祖英这些中年歌唱家,演唱的歌曲就更多了。
老一辈歌唱者的成长经受了风雨的历练。除经过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以外,李双江老师大学毕业后去新疆军区文工团工作,文革受斗,腰部受伤。郭兰英老师解放前参加工作,经历过解放战争,为鼓舞将士士气辗转天南海北。胡松华老师从一个书画爱好者转行进入声乐殿堂,后又前往上海、新疆、西藏学习声乐、维歌"木卡姆"和藏戏等。
至于唱多少歌能成为歌唱家,我想在不同的时代衡量尺度也不尽相同。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作为一名歌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能够大胆尝试演唱不同风格的主旋律作品,给观众或听众带来健康的愉悦,这实际上就已经成为歌唱家了,不必在意权威媒体对你的称呼。同样,作为一名歌手,有义务有责任尽量把更多的优美动听、内涵丰富的优质作品奉献给观众或听众这也是自己的时代担当。
好了,我就回答到这里。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老一辈文艺工作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在没有出场费,没有豪车豪宅的条件下,坚持走农村,到工矿,下部队,进校园。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欢笑,带来了干劲。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别说唱几首歌就成歌唱家。既便没能成为歌唱家的基层文艺工作者,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是老百姓心中的欢乐使者。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想首先给出你直接答案,然后再展开来说:
在我们国家体制内的专业歌唱者和专业声乐教师,只要获得了高级职称(国家有对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标准)或者加入了中国音乐家协会,他们就可以算作歌唱家了,只是不一定为大家所知罢了。观众熟悉的歌唱家,实际上就是著名歌唱家了!
首先你这个提问就是不准确的!就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一辈子也不止唱一首歌或几首歌吧?所谓唱一首歌出名,或者唱几首歌出名,对老一辈歌唱家来说,也只能说他们的所谓一首歌或几首歌只是通过灌录唱片,电台或者电视台播出让大众知道了而已,他们何止是唱了一首或几首歌呢?只是在电台电视台或者灌录唱片的,可能是一首歌或几首歌罢了。
对老一辈歌唱家来说,他们的歌唱水平,在圈子里是有比较的,他们就是他们圈子的佼佼者!声乐水平谁高谁低,这是有一定的规格和衡量标准的,从业者也是真正从心中信服和认同传统和前辈从实践和反馈中,总结出的这些艺术规格和标准的!这跟唱几首歌能当歌唱家完全没有关系!跟是否自己有原创作品也没有关系!作词作曲是词作家和曲作家的工作,并不是歌唱家必须的工作和必备的条件!
倒是现在的歌手,他们有的真的是唱一首歌或者几首歌就出名了,但是真正来说,他们的业务水平,他们在声乐圈的技术水平或实力是否是真正好的,就很难说了。他们的出名或许取决于他们的包装,他们的形象,他们某个时期的某种特点,迎合了某些人而已。对流行歌者来说,由于他们各自的演唱没有统一的规格,他们各自的特点,他们各自的风格,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所以他们如果有自己的作词作曲的原创作品,似乎就给他加了分,表明他有更强的音乐创作能力,更有利于适合市场。所以圈外人在谈到这个问题时,经常误认为歌唱家应该有自己作词或作曲的原创作品,但实际上这是误解与偏见。这只可能是社会上针对流行歌手来说的。
再说一遍,歌唱家不是说他唱了几首歌,每一个专业搞歌唱的人他都唱了许多的歌,只是可能传唱的歌,不一定被大家知道罢了!
顺带说一下,一个歌唱家实力到底如何,真正唱的好的,在圈内都是人所共知的,就比如过世不久的男高音歌唱家杨阳,声乐圈唱美声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的!
[顺便深入说一下,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最大特点就是他们声音本身的魅力,声音本身给人的震撼与美,说他们的技术有一定的规格,主要指的就是他们声音上的规格!(当然还有其他例如乐句的连贯等)大多数流行唱法相对于前者来说,它的特点是什么?我想粘贴上我在其他地方的一个小跟帖:你的鉴赏水平提高了!以前你欣赏的不是美妙歌声,而是在那儿看热闹和猎奇,听你喜欢的节奏与未曾见过的新鲜感(包括对他人作曲任意改动的标新立异),或者说,你在欣赏美女或帅哥充满青春活力的表演与呐喊、甚至歇斯底里,享受做运动般的互动。要不就是您仿佛沉浸在异性的缠绵爱语声中,反正你欣赏的不是声音本身的美!] [声音本身有美吗?当然有!悦耳动听的嗓音和沙哑病态的嗓音,哪个声音美?又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播音员和同样讲标准普通话的主持人,谁的声音更美?谁的声音更有规格?这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们听歌,当然是听美妙的歌声!歌当然指歌曲本身,它包括词曲,不论哪种唱法,他都可以去唱这首歌曲!只是在演绎他的时候的情感有所不同而已,这个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只能看谁能够准确的表现出歌曲中的意境。那么歌声中的声,当然指声音,其实情也是融化在声中的。流行唱法,他的声也是没有统一的艺术规格的,而美声和民族唱法中的声,他是有他的艺术规格的,他的这种艺术规格并不是凭空某个人想出来的,而是从传统和大量的声乐艺术实践及前辈歌唱家们经验,总结出来的好听的声音和音域的艺术规格,也是被所有的声乐工作者所认同的,这就是所谓的声音美,声音的规格。在不破坏声音的规格的基础上,歌唱家最大限度的融入自己的情感演绎歌曲(例如郭淑珍老师在演唱黄河怨时,不论是极度的悲和极度的愤,她都表现的非常准确到位,真正让人动容!但是丝毫不会出现那种破坏声音规格的沙哑和歇斯底里的喊叫,不会出现噪音!如果由于歌剧剧情的准确需要,特意在某处出现那种沙哑和声嘶力竭则另当别论!反观我们有的歌者,整首歌曲从头到尾都是沙哑的喊叫和歇斯底里的噪音,所谓声音的规格,他们的区别就在这里!)。但是要真正的完美的达到这些声音的规格,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才是最难的!有的人唱了练了一辈子也达不到声音规格的高境界!但是圈外人就会觉得,似乎作词作曲才是一种学问和技术,声音达到规格不难,只要天生好嗓子就行了,所以才会觉得一定要有自己作词作曲的原创作品这个说法。您聆听歌曲,欣赏歌曲,当然是欣赏美妙的歌声!既然曲是可以相同的,那么剩下的就是声了,而不是其他!就比如同样一首歌曲,由两位嗓音的声部相同的歌者演唱,前者用某个调演唱,唱出来的声音,不论高中低整个声区都很统一、有光彩,给人以震撼,其本质就是他的声音规格接近和相对达到了那种所谓艺术上的规格!而另外一个歌手,同样用这个调演唱,他可能高音就上不去,或者出现声嘶力竭的喊叫,然后他就必须降好几个音演唱,这样他的高音虽然上去了,但是音质音色就无法比拟,并且实际上唱的并不高,人们听着却像已经到了声音的极限!而令人更不满的是他降了调以后,他的低音就没有一点光彩了,像是在那儿念叨!那这样没有规格的声音,如何去感染观众呢?所以他就采取了我前面说的(粘贴小跟帖的内容)声音以外的东西,来弥补这些!我想你现在大概知道歌唱家是怎么一回事了吧?](我回答的这些文字,都是由语音转文字的,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有不妥之处,请谅解!)
上一篇:买车应该买什么车子比较省油省钱?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