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为什么古代男性诗人喜欢写闺怨诗?
闺怨,诗人,女子为什么古代男性诗人喜欢写闺怨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为什么古代男性诗人喜欢写闺怨诗?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为什么古代男性诗人喜欢写闺怨诗?
咱们中国文化史上的诗词精品多多,种类多多。其中有不少数量的闺怨诗,宫怨诗,家(宫)中女子的思念夫君的情感找不到倾诉对象,所以有人把它写了出来,这个作者也许是有才能的女子本身,可因为种种原因,写这些的,其实更多的是男性的诗人。当然,他们写闺怨诗,并不仅仅只是同情一些女子的人生迹遇,更多的其实是表达自己的志向,抒发自己的人生怀才不遇的心情。少数人是和柳永一样的,在确知自己此生无望仕途后,化身成了妇女之友(少女),写下了一系列婉约的诗词,其中多写闺阁,闺怨。
为什么这些男性的诗人喜欢写闺怨诗呢?具体的闺怨诗咱们就不多举例了哈。
闺怨诗的始祖,估计要追溯到屈原老先生那里。屈原老先生是当世大才,但是他在仕途上,其实也挺不顺的,至少在他人生的后半段,他过得很憋屈。被排挤的时间里,他写了很多的文,极尽苦闷,不过呢,不管什么样的文里,他都少不了美人两个字,什么“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什么“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美人啊香草啊,小人啊,都是他最喜欢用的,满篇满腹的心念美人求之不得,满心委屈没法讲,整个被冷落的弃妇(弃男?),现代人看着,都觉得很无奈很长情,也很委屈啊。
在他之后呢,出了好多好多的诗人,伟大的,平凡的,英俊的,得志的,落魄的,很多人都写过闺怨诗,有许多还非常感人。
什么原因?
个人觉得,臣子之于君主,和女子于男人其实是一样的,在《周易》里提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此后有夫妇有父子有君臣有上下,然后有了礼仪。咱们古代,绝大部分的时候,女性绝对服从男性,臣子绝对服从君主,做臣子的男人把自己当成君主的妻妾,哼哼唧唧地撒娇表示忠心,估计看的君主也挺高兴。
于君主而言,自己的权威得到了体现,于臣子而言,自己的委屈隐忍得到了抒发,如果可以的话,说不定怀才不遇就变成青云直上了呢。退一步讲,实在有人要挑刺告黑状,说写的这诗呢,有辱圣听,或者批判了君主不怜悯百姓,也可以讲咱写的只是闺情好不好?很安全,都不尴尬,谁还没个闺中情趣嘛,人张敞画眉都成佳话了呢。
换句话说,闺怨,是所有怨里面来得最凄婉动人的一种,儿女情长这种东西,最能得到共鸣,上至君王,下至普通百姓,各有各的喜欢,所以,有非常大的读者市场。所以,可以写真的闺阁,可以抒发不满,可以忧国忧民,可以代他人言,反正有才,反正有人看,反正看得明白看不明白,都可以传一传。比如故国三千里,比如上阳白发人,比如画眉深浅入时无,再比如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太多了,就不多列举,耽误朋友们的时间了,给个关注呗。(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问题要从中国古代的男女地位说起。
中国古代女人的地位的比较低下的,被封建社会压迫,能读书的能写诗的简直太少太少了。咱举一个女诗人的例子,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说:李清照。
但是男诗人是数不胜数的,这也就在数量上男诗人远远高于女诗人。
闺怨诗说白了也只是诗歌中的一个题材,但是奈不住男诗人太多,所以给人感觉就是古代男诗人喜欢写闺怨诗。
其次,中国古代的诗人对“宫怨”、“闺怨”、“春宫”“春怨”之类诗的为何情有独钟,为何能把这类诗写得如此真切感人,因为他们与那些怨郁的女子具有同样的遭遇,同样的情怀,中国的文人骨子里有着奴颜媚膝的怨妇情结,这种情结自屈原始,瓜瓞绵绵,经久不衰。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古代文人那种怀才不遇的心情,这跟女人不遇良人是一样的心情。所以才会从女人哀怨的心情出发,写出了一篇又一篇闺怨诗。
说尽天下收藏,解读古今轶事,欢迎关注爱藏网,解锁更多历史趣事。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闺怨诗确实挺多,而且多出自读书人之手,个人认为大致三个原因:
一是写这种事的文人大多属于青春期,写闺怨诗类似于现在的学生读言情小说,是一种青春期的心理宣泄,或者说是心态上的弥补,以缓解性压抑。
二是往往闺怨诗感情都感情细腻而丰富,可以很巧妙而又微妙地表达那种左右为难、进退维谷、欲说还休的纠结、“矫情”心理,也很符合年轻文人。
三是不得志文人借闺怨之口表达或暗喻自己怀才不遇、被遗忘、被遗弃、被埋没,却又无力反抗的心态,是一种政治理想的隐晦比喻。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批评指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古来男女地位悬殊,很多女子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导致她们丧失了表达的能力。再者,有一些很多女子即使天赋极高,并且受过很好的文化熏陶,也只是空有才情,所以他们的情感大多不能流传下来,这当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朱淑真。
其次,从心理层面来分析。吟诗作赋的都是文人,而文人的心思往往细腻,能够做到察一般人所不察,并且将以很好的表达出来。还有一层心理原因,古代文人郁郁不得志,但是又不能很直接表达自己心中块垒,于是借闺阁女子之口来诉说心里的不平,这跟借景抒情,借物抒情也有异曲同工之处。如白居易在遇到“本是京城女”“名属教坊第一部”的琵琶女,依然可以感同身受,做到“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况且男子的怀才不遇,与女子容颜老去无人赏,又是何其的相似呢?
上一篇:为什么关于元朝的文艺作品那么少?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