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如何看待生死?
生命,尽责,人类如何看待生死?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如何看待生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又何欢死何悲?
茫茫天道有轮回。
人生三万六千日,
一缕青烟化成灰。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看待生死。
人生自然。人活必然,人死了然,自然规律,没有人逃脱死亡。
既然盘古造物主创造人类生命。我们人类要感恩盘古造物主。既然天万能地万利供养人类万物肉体。我们人类要感恩天地。既然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情,我们要感恩报答父母。
所以只有这样做人。才能对起生,才能对起起。不狂人到世间走一趟,有始有终的演完一场戏。是否同感?供参考。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看待死亡?
佛说:“花开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短暂的瞬间,就像夜空划过的流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现实面前“生命”和“死亡”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白岩松曾说“中国人在谈到死亡的时候,简直就是小学生,因为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所以就出现了不少的现像,比如:车的号牌和楼房的楼层都不愿意要“4”,谈论人的时候都不愿意说死,管死叫“去世”,过去叫“仙世”。人们很忌讳“死”字,
然而,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恐惧现像,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不由人,死不由己。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人生是个大午台,來到这个午台上你就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要问为什么,奔着向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精忠报国,为人民服务而去。你努力了,則此生无悔唉。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生与死都不是我们个人可以选择的。生,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来;死,离开这个世界,我们不得不走。不论是有意的设计还是意外,每一个个体面对生与死无法选择。
生的那一刻乃至以后很长时间我们没有记忆,不知道好与不好。死的那个时刻我们也许不会知晓到底是不是真的就此彻底消失掉了。所以,有生之年好好拥有,真心相待。时光不长别辜负了有生之年。确实要离开这个世界了,只能随风而去化为尘土,不能过分强调苟延残喘,徒费工夫。
平常心就好!说说容易,做来很难。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如何看待生死?
生与死是一切生命产生、存在和消亡的自然过程。但作为社会化了的人,则有一个如何对待生死的问题。不同的人生观,对生与死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评价,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死观。
辛亥女杰、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秋瑾的生和死都是为了国家。
秋瑾早年追求革命,后应邀以董事名义主持绍兴大通学堂校务,以学堂为据点,派人到浙江省各处联络会党,自己则往来杭、沪间,运动军学两界,准备起义。她秘密编制了光复军制,并起草了檄文、告示,商定先由金华起义,处州响诱清军离杭州出攻,然后由绍兴渡江袭击杭州,如不克,则回绍兴,再经金华、处州入江西、安徽,同徐锡麟呼应。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泄。1907年7月10日,秋瑾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她坚不吐供,仅书\"秋风秋雨愁煞人\"以对。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秋瑾当时完全能够脱险,却故意不逃,主动留守被抓、慷慨赴死,就是以自己的死来唤醒广大民众。她活着完全是为了国家,赴死也是为了国家。
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其实也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家庭、社会、国家而活着,区别只是在于所付出的代价、所尽的责任、所做的贡献大小不同而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你赡养父母、抚养孩子,就是在为家庭尽责,也是为社会尽责;你当农民,种的粮食卖给国家,就是为国家尽责;你当工人,生产的产品为社会所用,你等于为社会尽责;你经商,为国家缴税,就是为国家尽责;你参军,是为国防事业出力,更是为国尽责;你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履行职责,就是为社会和国家尽责。
上一篇:退休了你还想被单位返聘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