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中秋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中秋节,团圆,月亮中秋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谈谈我理解的中秋文化意义:
一,家国情怀。一谈到中秋节,必然谈到月亮,谈到团圆。可许多人就是不能团圆。那首“十五的月亮”以及古人吟咏的“边塞月”“大漠月”,反映的就是戍边战士卫国思家的心情。国家安全是家庭团聚的基础。每到中秋倍思亲。我们想家爱家首先要爱边防战士。我们在团聚欢庆的时候,不要忘记他们寂寞的守候。
二,亲人聚首。团聚总是幸福的。一年过半,亲友们小聚,交留一下在家里和外面的感受,为后半年的工作加油!
三,丰收喜悦。秋季是万物成熟的季节。到野外看看树上的果实,田里的庄稼,水里的鱼虾,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品尝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实在是人生中一大乐趣。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欢度中秋佳节,手机微信够忙了,亲朋好友满满的祝福。收到最多的,是苏东坡的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网友发问:“中秋的文化意义是什么?”
我想,一年之中,选定秋季正中间的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正值秋高气爽、不热不冷、月亮圆满,此为最佳赏月时光。选日定节,这是一项文化,而且是“大学文化”。
赏月时,也许会有人问:“月亮为什么会时圆时缺?”于是,一个神话制造出来了:月亮有株大桂树,常年不死,生长旺盛。为了让人类能享到月光,玉皇大帝派犯错的吳刚在上面砍树。砍光了月就圆,树又长出来了月就缺,反复循环。多么丰富的想象力,要用在科研上,说不定能搞出名堂来。这个神话,该称中秋节的想象文化吧。
即然月亮那么美,人能上去看看住住多好呀。于是,又产生了嫦娥奔月故亊,比老美发射卫星载人登月早了几千年。这就叫超前意识文化。
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在于讲亲情友爱,重团圆共享……,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中华的独家文化品牌传承了几千年,生生不灭!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秋的文化意义,第一,表示对月亮的敬畏和热爱,它驱赶黑暗给人们带来光明,使夜间一切活动皆有可能。第二,表示人们团圆,圆满之意,象征着家庭成员团圆,夫妻团圆,朋友团聚等。第三,表示离别亲人的思念,想念之情。第四,中秋节表示丰收季,水果蔬菜大丰收,人们欢聚在一起共享丰收的喜悦和快乐。i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中秋节是所有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一个喜庆节日,其他节日比如“春节”、“清明”、“端午”、“七夕”都是跟鬼、跟悲剧相关。所以中秋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真正很喜庆的节日。这也让中秋节披上了一层弥足珍贵的色彩。
源于对月亮的崇拜
关于中秋节起源的说法是众说纷纭。但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一种说法是认为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习俗的遗痕。中秋节祭月或拜月习俗是中秋节俗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月崇拜信仰最直接的表现方式。祭月或拜月习俗有古籍记载的说法是始于上古的周代。
《管子·轻重己》记载了天子祭月的隆重场面:“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吹损箎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此后各朝代也大都沿袭了朝日夕月的制度,一直到清代。
祭月习俗的文化意蕴
1.谢月神庆丰收
八月中秋,正是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在古代是传统的割穗尝新、庆丰收、酬谢神灵的季节。
《吕氏春秋·仲秋纪》中记载:“是月也,乃命祝宰巡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享。天子乃傩,御佐疾,以痛
秋气,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整个方国、部落或氏族的男女皆要集中于广场举行歌舞大庆,同时进行酬神、拜祖、驱疫等活动。
2.祈求未来的风调雨顺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不管是祭祀什么人、物、事件,都体现出人们祈望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岁岁平安的心愿。无论是年节的鞭炮驱傩,还是社祀的春祈秋报;无不表现出人们对人寿年丰、如意吉祥的不倦追求。中秋节也不例外。有句话叫:“成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因此成人的世界里也没有白庆祝的节日,总是包含了各种功利。
祭奠的月神到底是谁
另外,提到月神很多人就会想到“嫦娥”,觉得她虽然是个神,但除了貌美之外好像也不会带给大家很多利益,但是月神不仅仅有嫦娥还有西王母。西王母可是和玉皇大帝平起平坐的同事。她是掌管人间不死之药的神,因此和人的长寿相关,传说周穆王花两年时间、走11万里就是去拜见西王母求长生不老之药,因此祭拜月神还有求长寿的意义在里面。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多了解其背后的含义,过起节来也会更加有文化氛围哦~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