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什么是你到了北京才知道的?
北京,都是,北京人有什么是你到了北京才知道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我第一次去北京出差,因找不到地方跟一大爷问路,大爷却对我理都不理,出租车师傅的话让我长了教训,那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北京人是比较讲究“礼儿”的。
我在工作之前从来没去过北京,那里作为首都,我当然一直都是很向往的,特别是想带着家人一起去天安门看一次升国旗,虽然这个愿望到现在都没实现。
我在来山东之前,主要生活在四川和广东,北方的城市一个也没去过,接触到的北方人也比较少,所以那时我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川普和广东式普通话
与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别。
认识老婆后,因为她从小就是说的标准普通话,这时我才发现我的普通话真是很差,特别是平舌和翘舌、鼻音和边音、前音和后音这三个方面。大概大多数南方人也比较难分清吧。
另外,南方人在说话时不怎么注意用“你”和“您”(我是后来才明白这在北京是非常讲究的)。
也从这时开始,我开始关注并纠正我的普通话,特别是跟北京人交流后,觉得他们说话很“好听”,至少他们根本不会犯我上面说的那三个错误。
也因为这,我那时对北京人有一种天生的“好感”,就好像以前学英语时对英语国家的外国人有“好感”是一个道理。
言归正传,这件事情大概是在十一年前,那是因为公事需要出差去北京。
下了飞机后我就打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目的地,因为那时手机导航还不盛行,我只能把手写的地址给出租车师傅。
出租车师傅一通奔袭,到了目的地的大致位置,但具体位置他也不清楚,我们就开着车在那附近转悠寻找,但转了两圈后还是没找到。
在路过一个大概有些年份的小道时,有一个旧小区,小区大门旁边有一个小卖部,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夏季保安服的大爷坐在那里,路边还有几个小贩在卖水果。
那条道很窄,大爷坐的地方与我们车的地方只隔一两米,因为我坐副驾驶,他正好在车的右边,所以出租车师傅就把车停下,让我问一下那个大爷看他知不知道。
我打开车窗,把头探了出去,大爷朝我们看了过来。
虽然我没去过北京,但知道北京人都习惯用“您”,所以我很注意,礼貌地问道:“您好,大爷,请问您知道...在哪里吗?”
大爷看着我不说话,我以为他没听清楚,又问了一遍:“您好,请问一下...在哪里吗?”
谁知大爷直接把头转到一边看别的地方不理我,像是没听到一样。
我很纳闷,又叫了几声:“您好?您好?”
大爷又看了我一眼,好像不高兴的样子,还是不说话,扭头就进到大门里面去了。
这时我确认他肯定是听见我说的话了,但他的反应让我很迷惑,正纳闷着,出租车师傅拍了我肩膀一下,摇了摇头说:“算了,他可能是觉得你问他时没有下车。”
我这才明白那大爷为什么不理我,尴尬地说:“哦,北京还有这讲究呢。”
出租车师傅说:“也不是,有的人讲究,有的人没这事。”
我们只能往前走,没走多远,遇到一个中年人,我这一次长了教训,特意下车去问的。
听中年人的口音好像就是北京人,他很热情地给我指了路。
但我不熟悉北京环境,他描绘了半天我也没听明白,只好麻烦他再给出租车师傅说一下,他也没有不耐烦,最后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很快找到了地方。
后来我才反应过来我好像没跟那中年人用“您”,也没跟出租车司机称呼“您”,但也没注意到他们有什么不悦,大概如出租车师傅说的那样,有的人讲究,有的人不讲究吧。
那位大爷的事我也没再跟别人确认过究竟是不是所有北京人都有这个讲究,但心里一直记着这事,也算是长了教训,以后多注意一些,别自找难堪。
后来去北京的次数多了,我也会遇到需要问路的时候,但我一般都找年轻人问路,尽量不找年龄大的人问,就怕哪里没注意无意冒犯到他们。
后来跟北京人接触多了,我也有过一段时间模仿他们说话,特别是那个“儿”化音,但回到我工作的城市后总觉得有些刻意,就像当初学广东腔那样故意会拖几句“得啦”这样的语气词一样。
但这时我发现北京人说话与标准的普通话是有区别的,卷舌很重,方言、土话也很多,我一听他们说话就能听出来是北京人。
于是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普通话的标准很复杂,只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用词还是有区别的,就目前我听到最标准的“普通话”好像是河北人。
北京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传承下来很多的“礼数”这个很正常,各个地方也有各个地方不同的讲究和习惯,特别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可能更在意一些。
所以多了解一些当地的文化习俗,别无意间冒犯了当地的文化。
这也给我提了个醒,比如我之前在外企工作了很长时间,打交道的都是欧美人,我们称呼上级或老板都直接叫名字,勾肩搭背没大没小很正常,但这如果用在国企里面是肯定不行的。
再比如我们现在可以直接称呼我们老板为“老板”或“老大”,但在有的公司那是断然不可能的,有的老板甚至还不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总”,而更喜欢称呼他为“总裁或董事长”。
特别在“您”和“你”这方面,南方人很多都不讲究,但在很多北方,对上级或长辈,如果不使用“您”的话,那可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的。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我是单位内退了以后到北京的,在北京待了有四五年,像我这种年龄大的,如果在北京不挑的话,找工作还是挺好找的,确实北京机会多,比一般小城市找工作的机会多多了,但是工资不高,只够刚刚养活自己的。但是到了这个年龄,主要不是为了挣钱,还是不想过早与社会脱节,所以打工挣钱不失为一种不错的方式,还能多了解以前没有干过的职业,也算多了些人生体验吧。
下面说说我在北京打工所了解的北京吧。
1.北京的的确确是国际大都会,我居住的小区,居住的外国人就很多,像乌克兰人就不少,在电梯里遇到虽然不认识,也会打招呼,都很自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到北京带孙辈的老人更多,在小区的休闲区坐着聊天的,那真是天南地北各地方言都有,反而说北京话的少,这也算是“北京一景”吧。
2.在北京卧虎藏龙的人真多。我在北京遇到的多数都是中年女性,很多人看着不起眼,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一谈起工作经历都惊掉我的下巴,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大姐,50多岁,东北人,初中文化,相貌平平,很多年前就在燕郊买了房,为了和已结婚的女儿离得近些,现在在女儿所在城市无锡买了两套房养老,曾经年轻的时候去南非做生意,不会英语,真的很佩服她,敢闯敢拼,现在和我们一起工作,工资也不是很高,但也是兢兢业业,说再干几年就退休,回家带外孙。还有几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四、五十岁的女士都出过国、打过工,真的很佩服她们的勇气,抛家舍业走出国门开开眼界。应该说在北京确实机会比较多,你只要有勇气就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是在国内三四线小城市不可能想象的。
上一篇:美专家直言,一旦开战俄能坚持不超过20天,事实真的如此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