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有什么是你到了北京才知道的?
北京,都是,北京人有什么是你到了北京才知道的?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2,和你擦肩而过骑自行车上班的可能是处级干部,地铁公交车上遇到的某位老人可能是部级厅局级离休干部。
这要是在我们小县城,那都是“大人物”,等闲难得一见,县长才是县处级。后来我一位在某部委工作的朋友说,这在北京很正常,领导们都很低调。
3,人人羡慕的北京户口也就是那么回事儿,除了买房买车,好像其他也没有更大优势。
可能是我在房子和车限购前都买了,孩子上的是私立学校,基本可以说就没管北京户口什么事。不过现在这买车,你就是北京户口也同样难摇到指标。而房子只要社保等条件满足,一样可以积分落户买房的。户口的重要性在买车,不在北京买京牌车也就无所谓了。
4,都说北京的医疗资源好。到北京才知道好一点的医院、专家,看病照样很难。
经常有外地的亲戚问能不能给帮忙挂一下某仁医院的专家号。说实话,他们不认识我,我更不认识他们,虽然都在北京。我也是只有起大早去医院排队挂号。还好这两年网上预约,是给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为了面子自己受罪也不能得罪亲戚,过去了。
5,北京地价最贵的二环里,还有很多没钱的“北京人”。
破旧的像棚户区,只能说挤满了人,这两年改造还好多了。一套四合院值几千万,北京人都趁钱,那是不可能的。没拆迁时,一大家子挤四合院的很多。他们和我们没什么两样,也不是个个是富翁。当然也有靠吃门脸房出租的,东四十条、簋市大街那块儿一间一年几十万,每年收入百八十万很轻松。只能说北京人各种层次都有。
6,北京人的排外是分年龄段的。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你很难走进他们的圈子,跟他们交往总有一层看不见摸不着的隔膜,很难打破;反而是三四十岁的人比较好打交道,撸几次串几瓶啤酒下肚,很快就熟了;但到了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表面上的热情礼貌一分不少,又极不容易深交。
7,在北京办什么事,讲关系又不讲关系,这里的深浅需要好好拿捏。
有时候,没有一定的关系,你连门都摸不着。有了关系,还一定不要按“关系”情面来办事,事情要做的漂亮别给人添麻烦是最最重要的。出了问题,完全没情面可讲。很多涉及到政府层面的事,没人敢乱掺和,可不像地方上可以托人找关系那么简单,你不知道某件事背后站着那位领导。
8,除了北京的房子算是天价,在北京吃喝交通等生活成本并不高。
公交车很多都直通郊区农村,起步价1元钱,蔬菜水果等比我们老家还便宜,后来才知道北京有个“菜篮子工程”,菜价贵不起来,方便北京市民。
9,在北京的生存压力很大,周围的人和事,不知不觉间就会给人一种焦虑感。
半夜一两点钟大街上还是车来车往,都在忙忙碌碌的。经常看到的是节假日高速路出入口的车排成长龙,这是出门去或者旅游回来的人。
10,北京高学历的人是真多,北京的有钱人很多低调的能让你无感。
不说海龟什么的,我周边好多人工作多少年,三四十了还去上个MBA(工商管理硕士),很理解他们的焦虑和压力。没有高学历去拼技术,那就只能拼能力,否则靠卖力气只能说比老家赚的多一点点。
经常听到朋友谈起来,某某炒股或者投资亏了赔了几百万上千万,某某家几套房又某处房子从和平里换到鸟巢附近,谁家在那里买了学区房。我弄不明白的是,一家都是上班族或者也就是三两个雇员老板的人,那来的那么多钱?是北京的钱太好赚吗?我才明白原来是自己太蠢!
总之,不到北京不知道,自己活的太失败!
回答于 2019-09-11 08:43:50
到了北京,才领教到了“北京大妈”的厉害!那种高高在上、扯高气扬的高姿态,确实让人无语。
第一次去北京,是2014年,那次是和家人一块去旅游,在领略京城美景的同时,也领教了皇城根人的高傲。
在我的老家河南,开封人也自称是“皇城根”人,我很多战友、朋友、同事都是开封的,能感觉到他们骨子里的那种自信、那种骄傲,但是平常说话,人家最起码客客气气的。
14年到北京旅游,我们一家三口和我姐家四口人一起,一路上都是看着手机导航和网上的攻略。
记得那应该是建国饭店附近,具体位置记不清,唯一记得清楚的就是那附近有个地标性建筑“建国饭店”。因为开着两辆车,跟着导航到了那附近,走的几条街道都是单行道,但是导航还让往前走!不知道大家碰见过这种情况没有,明明眼睛看见前面有单行道的标志,但是过度依赖导航,被领进去迷迷糊糊的走不出来。
在那几条街上转来转去,发现都是单行道!走到最后我们也不敢走了,因为怕被交警拦住,而且跟着导航转了几圈也没有转出去。
这时候我们把车停在路边的一个停车场里,找了半天没见到停车场的管理人员,遂步行上街,准备找个路人问一下。
这时候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妈,推着自行车打远处慢悠悠的走过来,我姐抱着孩子上去客气的问道:“阿姨,我们来北京玩的,因为第一次来,在这边转了半天转不出去,都是单行道,想出去找到xx路”。
那大妈没好气的瞥了我们一眼,也不停下来,边走边用一口京腔说道“外地的没事不好好在家待着,跑我们北京来干什么,净给首都添乱!”
说实话,这凭空而来的一顿指责,让我们游玩的兴致一扫而空,我姐夫上前理论道:大妈,你这么说就好无道理了,你可以不给我们指路,但是也不用指责我们,没有外地人在北京干着那些你们不愿意干的活儿,谁给你们建的高楼大厦?!
那大妈听了我姐夫的理论,许是觉得这个外地人竟然还敢反驳,把自行车就地停了下来,指着我们大声说道:谁让你们来建设北京了?让你们来了吗?还不是你们一个个的挤破头皮硬要过来?我说错了吗?你们不认识路来瞎转悠什么?
我们听了气不打一处来,我姐夫还要说什么,被我姐赶紧拉住了,我姐小声对我哥说“算了,不和她计较了,毕竟咱们人生地不熟的,别惹出什么事端来。”
那大妈看我们不吭声了,嘴里自顾自的嘟嘟囔囔的,推着自行车走了。
我们也不敢再问别人了,最后像瞎子摸象似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那一片出来。
总之,这就是我对北京的第一印象,除了那巍峨的紫荆城,就是这个大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不来北京不知道北京大妈的厉害,来了才知道,那真是名不虚传!后来因为公事又去了几趟北京,不能说北京大妈都是那样,也有好人,但是确实一部分说话那个味,让人听着不舒服。
上一篇:美专家直言,一旦开战俄能坚持不超过20天,事实真的如此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